[发明专利]猕猴桃的高垅栽培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2457.1 | 申请日: | 2011-03-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7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农夫果园 |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徐关寿 |
| 地址: | 20131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猕猴桃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果树栽培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起垅的猕猴桃栽培方法,适用于地下水位高的平地、土质条件差的地区或南方多雨地区。
背景技术
猕猴桃原产我国,因其鲜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特别丰富而风靡世界各国,成为一种新兴果树。果实中除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甜橙高几倍到十几倍外,还含有维生素P(即卢丁)和蛋白分解酶,有降低血压和帮助消化的作用,为一种保健营养食品。在药用价值方面,据现代医学临床试验,其鲜果及果汁对麻风病、消化道癌症、高血压及心血管病等疾病都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和辅助疗效。
猕猴桃是一种落叶藤本果树,长枝先端具有逆时针缠绕性,能攀附于其他植物或支架上生长。新梢年生长量很大,有时可达3米以上,故能很快布满架面,生长后期顶端自枯。
猕猴桃根系带肉质性,主根不发达,侧根分布较浅而广,须报特别发达。因猕猴桃根系是肉质根,积水容易导致根系霉烂,所以猕猴桃不耐涝。另外猕猴桃叶片很大,水分蒸发量大,抗旱性差。因此,猕猴桃喜疏松透气,湿润而不积水,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目前广泛采用的栽培方法是抽槽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挖宽0.8~1.0×0.8~1.0米深的沟,表面与底土分开放,表土放一边,底土放另一边,回填时,挖好后先要施足底肥有机肥,并与先回表土充分拌均匀,最后回底土,回填时整成行带高约0.2~0.3米,宽约1.2~1.5米垄,最后再在垄上按行距4~5米,株距3~4米定植苗木。
上述传统抽槽法存在以下问题:
1.主要底土(生土或死土)集中在猕猴桃栽培的表面,由于土壤没有完全风化好,土壤团粒结构差,造成早期猕猴桃生长弱,容易死树或生长小老树。
2.猕猴桃属肉质根系,没有主根,喜通透性土壤结构,怕渍水。猕猴桃根系一般集中分布在0.2~0.6米深的土层中,但大多根系集中在0.3~0.5米土层中。南方多雨地区,尤其在暴雨季节,由于垄只有0.2~0.3米高,很容易造成根系渍水,导致猕猴桃大树死亡。
在地下水位高的平地种植猕猴桃,由于根系分布浅,根系不能深入土壤(一般为30~60厘米)汲取养分,使猕猴桃苗木十分不耐旱,在夏季或高温干旱时期,容易出现落叶落果甚至死苗的问题,严重影响猕猴桃的产量和品质。
土质条件也是影响猕猴桃根系的生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土质条件差的地区,猕猴桃的产量低、品质也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猕猴桃高垅栽培方法,操作简单,使猕猴桃栽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整形修剪技术指标化,劳动效率提高20%以上,苗木存活率提高30%以上,果实品质指标提高20%以上,同时还能够改良土壤,解决了地下水位高的平地、土质条件差的地区或南方多雨地区不适宜种植猕猴桃的技术难题。
一种猕猴桃的高垅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平整土地;
步骤二、起垅:控制垅间距6~8米,垅高0.5~0.6米,用的表层土壤起垅,垅呈梯形,将垅沟捣平;
步骤三、定植:在垅上部开坑栽植,选择健壮猕猴桃苗进行栽植;将苗定植于坑中央,覆土夯实,浇足定根水;
步骤四、当年冬季将垅沟的表层土壤与有机肥混合后挖出堆于垅腰;
步骤五、次年冬季再将垅沟的表层土壤与有机肥混合后挖出堆于垅腰,使垅高达到0.9~1米;
步骤六、根据猕猴桃苗的生长情况施肥与培土。
进一步地,步骤一中优选包括将表层15~20厘米土壤与有机肥混合的步骤。
步骤二中梯形垅的上边为0.8~1.2米,下边为1.6~2.4米。更为优选地,梯形垅的上边为1米,下边为2米。
步骤三中坑深0.3~0.5米,坑宽0.3~0.5米。猕猴桃苗的栽植时间优选为当年落叶后至次年2月下旬。
步骤三猕猴桃苗定植浇水后附上15~20厘米厚的秸秆,起到保水的作用。
步骤四和五中,垅沟的表层土壤优选为表层15~20厘米土壤。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收入,可以在垅沟内种植一年生农作物。例如豆类、花生、蔬菜等。农作物的种植还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在农作物收获以后的冬季,将垅沟的表层土壤与有机肥混合后挖出堆于垅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农夫果园,未经上海农夫果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4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种子发芽器及其稻谷发芽工艺
- 下一篇:一种防治慢性再障性贫血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