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62398.8 | 申请日: | 2011-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7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楠 |
主分类号: | B62K11/00 | 分类号: | B62K11/00;B62J17/08;B62M23/02;B62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52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混合 动力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
二、背景技术: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各种电动汽车、或燃油汽车、电动混合动力汽车,多为笨重结构,体积大,笨重,行驶中受到的风阻大,动力损耗大,费油不经济。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车型轻巧,结构简单,重心低,流线型车厢结构有效的降低了行驶中的风阻,能耗低,方便、快捷,提高了绿色环保系数和使用舒适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含有车架(24),所述车架前部翘起部分设有前叉安装轴套(19),车架尾部向上翘起并向后延伸,,在所述车架(24)上安装有封闭式车厢(9),车架(24)中部距地面的高度和车轮轴高度相近,车架上因定轮廓形状与车厢底形状匹配或下端平齐的扁长椭球形或纺锤形腔体,车厢(9)顶端采用注塑透明有机玻璃。
所述的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车厢后部设有后备箱,后备箱与车厢为一体式或与车厢分离并设有箱门;车厢后部或后备箱内设有消音装置位或/和发动机安装位以及电源及控制线缆或传动链条和发动机排气管输出通道。
所述的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所述车厢前端设有突出延伸部位,所述延伸部位下端敞口,其长度和轮廓容积与前轮相匹配。
一种含有如上所述微型混合动力车,在车架前部通过悬臂式减振前叉安装前轮(16),所述前叉上部通过安装轴套,及后轮减震器安装后轮(25),车把上分别安装前轮和后轮制动机构联接前轮和后轮刹车,所述制动机构或采用脚踏控制方式,动力车采用电动驱动机构,采用前轮或/和后轮轮毂式电机,车厢内设有车座(8),所述车座(8)底面距地面的高度低于车轮的高度。
所述的微型混合动力车,与发动机连接设有磁力发电装置,磁力发电装置通过充电控制电路连接蓄电池,蓄电池(21)安放在座位下面。
一种含有如上所述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在车架前部通过悬臂式减振前叉安装前轮(16),所述,车后轮减震器安装后轮(25),车把上分别安装前轮和后轮制动机构联接前轮和后轮刹车,所述制动机构或采用脚踏控制方式,所述动力车动力采用燃汕发动机,在车厢后备箱安装发动机和油箱,发动机排气管伸出车厢外,发动机动力输出传动连接后轮轴上安装的飞轮,车厢内设有车座(8),所述车座(8)底面距地面的高度低于车轮的高度。
如上所述的微型混合动力车,在车厢下方的车架上安装有左右两个伸缩轮(23),车厢内与左右两个支撑轮(23)连接设有支撑轮收起和放下控制组件;电机(22)驱动。车厢前部设有车灯(1)、后视镜(3)和雨刷(6),车门(7)为顶盖一体式上翻开门。
本发明的有益积极效果:
1、本发明微型混合动力车结构采用流线型设计,结构简单,车型轻巧,车架中间部位的高度和车轮轴高度相近,车厢内车座底面距地面的高度低于车轮的高度,车身高度及整重心低,行驶过程风阻小,有效降低了能源损耗,并且从根本上解决了目前两轮动力车不能遮风挡雨的问题,提高了驾驶安全系数和使用舒适性。
2、本发明微型混合动力车可以通过将燃油发动机和电动机两种动力相结合,采用无级变速先进控制技术替代现有汽车代步工具,可以满足长距离行驶,克服了现有电动车不能成为城际交通工具的缺点。既适合市内使用,也可以作为城际交通工,具污染少、绿色环保,有利于广泛的普及推广,减轻传统汽车废气排放,降低空气污染。
3、本发明微型混合动力车可在车厢下方的车架上安装左右两个支撑轮,在车厢内与左右两个支持轮连接设有支撑轮收起和放下控制组件,电机驱动。左右两个升降轮停车时着地,行驶时收回,有利于保持车身的平衡,提高驾驶安全。
四、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微型混合力车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参观图1、本发明微型混合动力车车体结构,含有车架24,车架24前部翘起部分设有前叉安装轴套19,车架尾部向上翘起并向后延伸,在车架24上安装有封闭式车厢9车架24中部距地面的高度和车轮轴高度相近,车架上固定轮廓形状与车厢底形状相匹配的支撑架,车厢9通过所棕支撑架安装在车架24的上方,所述车厢为下端面与车架形状匹配或下端平齐的扁长椭球形或纺锤形腔体,车厢7顶端或其两侧设有车门5。
由于占整车重量较大比例的车架距地面的高度较低,降低了整车重心,行驶稳定;车厢整体设计为流线型结构,体积小,可以减轻行驶中空气阻力。
本实施例二;中车架底盘整体轮廓形状近似为“井”字形框架。车门为顶盖一体式结构,为帽子形状,可以手动向上掀起打开或设置电动自动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楠,未经王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23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