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统计用户体验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60945.9 | 申请日: | 2011-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凌燕;袁卫忠;石腾;乐培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6;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毛威;肖鹂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统计 用户 体验 方法 终端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通信领域中用于统计用户体验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终端用户使用终端设备获取多媒体内容并进行播放的方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方式包括:通过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 Protocol,简称为“HTTP”)文件下载或者点对点(Peer to Peer,简称为“P2P”)文件下载到本地磁盘后进行播放的方式、传统的流媒体方式(即,数据传输的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简称为“RTP”)/RTP控制协议(RTP Control Protocol,简称为“RTCP”)和播放控制实时流传输协议(Real Time Streaming Protocol,简称为“RTSP”))、P2P流媒体方式的在线直播或点播、HTTP渐进式下载(HTTP Progressive Download)方式等。
传统的流媒体方式和P2P流媒体方式都存在一些共同点,例如需要部署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和客户端,并且底层承载协议大多采用终端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简称为“UDP”)。传统的流媒体方式或P2P流媒体方式在传输多媒体内容时虽然具有实时性较好的优点,但是却面临着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为“NAT”)和防火墙穿越等问题。
而如果采用HTTP文件下载方式获取多媒体的内容,则无需解决NAT和防火墙穿越等问题,这是由于只要终端用户使用浏览器,就需要允许HTTP协议并且开放相应的80端口。因而采用HTTP协议的方式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并且简单,另外还能充分利用已广泛部署的HTTP网络服务器和HTTP缓存设备,包括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简称为“CDN”)设备。
采用HTTP文件下载方式要求先把请求的多媒体文件下载到本地磁盘,之后才能进行播放,但这对于终端用户而言不太方便,因为现在的多媒体文件动辄就是几百MB甚至几个GB的大小,在现有网络条件下,终端用户需要很长的等待时间才能完成整个下载过程。
而HTTP渐进式下载方式则是对HTTP文件下载方式的一种改进,HTTP渐进式下载方式可以让终端设备一边下载多媒体文件,一边播放已下载的多媒体文件,无需等到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后才能进行播放,播放启动延时较短。HTTP渐进式下载方式的实现原理是对媒体的内容进行分片,一个或一组媒体分片能够在终端设备上被独立解码,而不用依赖该媒体分片前后的其它媒体分片。由此,终端设备接收到每个媒体分片之后就可以解码播放,同时还可以接收下一个或下一组媒体分片。这种方式将媒体文件的处理粒度从整个文件调整为一个个的媒体分片,而典型的媒体分片的播放时长可以是几秒,因此HTTP渐进式下载方式的播放延时较短。
但HTTP渐进式下载方式并不能给终端用户带来与传统流媒体类似的良好体验,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是该方式并不支持播放过程中的动态适配,因而在播放过程中,由于网络带宽的波动,可能导致媒体内容的播放码率大于实际的可用带宽,使得终端设备需要缓冲等待。
因此,在HTTP渐进式下载方式的基础上,又发展了一种增强型的基于HTTP协议的流化媒体传输的方式,称之为HTTP Streaming(HTTP流)传输方案。由于该方案支持动态适配,即在播放过程中终端设备可实时地根据当前的网络、终端等状况动态地选择合适的媒体分片(例如选择与可用带宽相匹配码率的媒体分片),从而能够根据当前状况的变化在不同媒体质量的媒体之间动态切换,给终端用户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播放体验。
为了向终端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媒体业务,需要对提供的媒体业务的体验质量(Quality of Experience,简称为“QoE”)或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为“QoS”)进行检测评估,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优化。QoE与QoS相比更偏重于用户体验级的质量,后续以QoE为例加以详细阐述,QoS以此类推。目前业界检测QoE一般有两类方法:一类是通过专用的检测系统和仪表进行检测;另一类是通过终端设备上报的方式来收集QoE数据,从而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609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