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螺环原碳酸酯膨胀单体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7491.X | 申请日: | 2011-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35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长松;刘大晨;李安东;宁志高;梁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93/10 | 分类号: | C07D493/10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环原 碳酸 膨胀 单体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合物的合成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螺环原碳酸酯膨胀单体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所有由膨胀单体聚合所生成的线型聚合物玻璃化转变温度较低,材料强度也不够高,耐热性较差,难以单独作为结构材料使用。目前开发这类单体的主要目的是用它们对商品化树脂进行改性,以提高商品化树脂的性能,从而成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膨胀单体的特点是在聚合过程中不产生体积收缩,甚至产生体积膨胀,因此可以满足某些工业应用的需要,在复合材料应用方面,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Piggott教授利用在水中加入不同溶质,从而控制水结冰固化时的体积变化,来研究基体体积变化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他还利用膨胀单体改性的树脂COMACO(专利登记商品名)做基体,进行了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理论研究,如纤维拔出功、基体收缩力与复合材料的破坏,结果表明,共聚物基体的韧性得到明显改善,而没有明显的平面剪切强度的降低或其它力学性能的损失,并且复合材料的冲击韧性在基体固化时的体积变化接近于零,大大提高。吕绍祥研究了改性环氧树脂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拔出功,发现复合材料的韧性有较大提高,拔出功亦有一定提高,究其原因是由于膨胀单体的作用,改性环氧树脂基体在固化过程中体积无收缩,碳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界面粘接情况良好。膨胀单体的特点是在聚合过程中不产生体积收缩,甚至产生体积膨胀,这是某些工业应用所希望的,因此开发膨胀聚合类单体和人们的实际需要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作为商品化的热固性树脂在固化过程中都要产生体积收缩,因而产生内应力,这将导致材料内部出现砂眼和裂痕,从而在这些缺陷处产生应力集中,使材料强度降低,过早导致断裂。另外,由于体积收缩,也使得它们在许多方面不能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例如,在某些工业应用场合,人们希望聚合前后的体积收缩率为零。如无内应力复合材料、浇铸树脂、高光洁度涂料、印模材料等;而在另外一些应用场合,则希望在聚合过程中体积有所膨胀,如精密铸造、预应力塑料、高强度粘合剂、密封材料、填隙材料、补牙材料等。而固化时产生的体积收缩显然适应不了这些要求。众所周知,水在结冰时,大约有4%的体积膨胀,通过微力学相互作用,冰几乎能粘结任何表面,即使象四氟乙烯这样不为水润湿的难粘材料。可以肯定,膨胀单体的应用,也同样能够得到高强度的粘结材料和高强度的复合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环原碳酸酯膨胀单体的合成方法,该方法由羟基香茅醛合成三元醇后醛,遵循开环聚合反应的技术路线,而合成一种新的螺环原碳酸酯膨胀单体。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螺环原碳酸酯膨胀单体的合成方法,是由如下步骤合成的:
1)在三口瓶加入羟基香茅醛,甲醛水溶液,甲醇,装好回流冷凝管,内插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电磁搅拌,滴加NaOH水溶液,控制PH=10—11之间,反应2小时;
2)滴加36%的乙酸水溶液中和至PH=6,减压蒸馏除去水和甲醛;
3)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萃取液并用少量水洗涤;
4)加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除去硫酸镁,将滤液蒸馏除去乙酸乙酯,再减压蒸馏即得中间产品;
5)利用红外,核磁进行元素分析;
6)称取三元醇,二正丁基氧化锡,一并加入单口瓶,加入甲苯,装上分水器和回流装置,电磁搅拌,控制油浴温度,反应蒸馏出甲苯
7)用正己烷洗涤,底部的油状粘稠液体为较纯正的单体,再加入甲苯,加热使其溶解,冷却至室温后,经结晶,过滤干燥,即为产品。
所述的一种螺环原碳酸酯膨胀单体的合成方法,其所述的控制油浴温度,反应蒸馏出甲苯:将油浴温度降至室温,拆除分水器,装上恒压滴液漏斗和回流装置,并在回流冷凝管上安装CaCl2干燥管。在漏斗中加入CS2,缓慢滴加入反应瓶中,并将油浴缓慢加热到,回流,降至室温后,真空泵减压蒸馏出甲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元醇和羟基香茅醛的红外谱图;
图2为本发明螺环单体的红外谱图。
注:本发明的图1—图2为产物状态的分析示意图,图中文字或影像不清晰并不影响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合成路线如下:
R代表。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74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