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的转炉炼钢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055720.4 | 申请日: | 2011-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8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杨治争;曹同友;区铁;袁凡成;孙伟;帅国勇;黄成红;王奇福;吴杰;彭著刚;朱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C5/28 | 分类号: | C21C5/28;C21C5/3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涂洁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锰矿 直接 还原 合金 转炉 炼钢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具体地说是一种使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的转炉炼钢工艺。
背景技术
锰是钢铁材料中最重要的合金元素之一,对提高钢材质量和改善钢材性能具有重要作用,多数钢种在冶炼或精炼过程中需要进行锰合金化操作。目前国内外最主要的合金化方式是向钢液中加入锰系合金或金属锰达到增锰的目的,但是制造锰系合金的过程是一个高耗能(电耗3000-8000KWh/吨)、高污染的过程,该过程产生的成本最终将通过钢铁生产企业转嫁给用户。
近些年来,国外出现一些新的锰合金化方法,即在转炉冶炼过程中加入锰矿石,直接还原达到锰合金化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1)将铁水进行“脱磷、脱硅、脱硫”的“三脱”预处理,然后在转炉中加入锰矿物直接还原实现钢液的锰合金化。(2)采用两步法炼钢工艺,使用脱磷及脱碳两个转炉,第一步在脱磷转炉中对脱硫预处理过的铁水进行脱磷、脱硅处理,第二步在脱碳转炉中进行脱碳处理,并在此过程中加入锰矿实现锰合金化。上述两种工艺都对现有的转炉炼钢工艺进行了较大改动,而炼钢行业任何工艺线路的变化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上述两个方案均存在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的提高、工艺难度增加等问题,并未在国内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热力学原理,在转炉常规冶炼条件下实现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具有现实可能,但是传统转炉冶炼渣量太大、渣的氧化性太强、终点碳含量太低等因素都将降低锰的收得率,一般转炉冶炼锰收得率低于30%的水平;相应的,如果渣量过少、渣的氧化性太弱,将影响脱磷效果,且终点碳含量与不同钢种的冶炼终点控制要求相对应,不能大范围调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基于传统转炉双渣法治炼工艺,在不影响冶炼效果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工艺参数和工艺控制,实现在转炉常规冶炼条件下使锰矿直接还原合金化的炼钢工艺。
本发明技术方案基于转炉双渣法炼钢工艺,控制铁水到达转炉平台的温度达到1280℃以上,然后向转炉内兑入铁水,加入废钢,控制铁水中加入的废钢量较现有加入废钢量减少15~35公斤/吨铁水,采用高枪位软吹操作,枪位较现有吹氧起始高度提高0.2~0.4米,倒炉前氧压较现有压力下降0~0.05MPa,吹炼过程中向转炉中加入第一批渣料,吹炼300~400秒后倒出炉中渣料的质量百分数50~60%;扶正炉体后继续吹炼至冶炼终点,吹炼过程中向转炉中加入第二批渣料,并按10~20kg/吨铁水的量加入锰矿,要求吹炼结束3分钟前加完所有锰矿;出钢前控制终渣二元碱度为3~4,出钢碳含量按相应钢种标准的上限控制且不小于重量百分数0.05%。
所述第二批渣料的投入量较现有渣料(即传统转炉双渣法炼钢工艺的第二批渣料投入量)投入量减少11~16公斤/吨铁水。所述第一批渣料的加入量与现有双渣法工艺第一批渣料加入量相同。
所述第二批渣料中不含有化渣剂。由于锰矿可以完全替代第二批渣料中的化渣剂如萤石等起到化渣效果,所以第二批渣料中可不包括化渣剂。
所述铁水中废钢减少的重量与锰矿加入质量比为1.5~2∶1。
本发明工艺中优选控制铁水中加入的废钢量较现有的废钢量(即传统转炉双渣法炼钢工艺中的废钢加入量)减少21~30公斤/每吨铁水;采用高枪位软吹操作,枪位较现有吹氧起始枪位高度提高0.02~0.03米,倒炉前氧压较现有压力(即传统转炉双渣法炼钢工艺中的氧压)下降0.5MPa(倒炉后恢复为现有压力),然后吹炼300~360秒后倒出炉中渣料的质量百分数60%;扶正炉体后继续吹炼至冶炼终点,吹炼过程中向炉中加入第二批渣料,每吨铁水中加入量为13~14公斤,并按每吨铁水15公斤的量加入锰矿,优选吹氧结束5分钟前加完所有锰矿石;出钢前控制终渣二元碱度为3~4,出钢碳含量按相应钢种标准的上限控制且不小于重量百分数0.05%。
本发明中所述的转炉双渣法炼钢工艺为现有常规(传统)的双渣法冶炼工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冶炼钢种、转炉大小及参数不同,参照本领域公知的相应操作标准控制具体的工艺条件。而本发明中的各项参数控制是基于上述具体工艺条件上的调整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57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