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55603.8 | 申请日: | 2011-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37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军;吴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雷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5/024 | 分类号: | H01S5/024;H01S5/02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半导体 制冷 同轴 激光器 装置 | ||
1. 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包括散热底座(4),其特征是:在所述散热底座(4)上设置半导体制冷器(3)、热沉(2)、同轴激光器(1),印制板(6)与同轴激光器(1)和半导体制冷器(3)相连,同轴激光器(1)的表面与热沉(2)紧密接触,与印制板(6)相连的采温电阻(8)插入热沉(2),所述半导体制冷器(3)、热沉(2)、同轴激光器(1)、印制板(6)和采温电阻(8)封装在外壳(5)内,同轴激光器(1)的尾部连接光纤的部分伸出外壳(5),印制板(6)的引脚(9)伸出外壳(5);印制板(6)上的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电容(C1)和电感(L1),半导体制冷器(3)的正端与印制板(6)的第六引脚连接,半导体制冷器(3)的负端与印制板(6)的第七引脚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与印制板(6)的第十二引脚、电容(C1)的一端同时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同轴激光器(1)中的激光二极管的负极同时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印制板(6)的第三引脚连接;同轴激光器(1)中的激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印制板(6)的第十一引脚连接;同轴激光器(1)的背光二极管的正极与印制板(6)的第四引脚连接,同轴激光器(1)的背光二极管的负极与印制板(6)的第五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一端与印制板(6)的第一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印制板(6)的第二引脚连接;印制板(6)的第八引脚、第九引脚、第十三引脚互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制冷器(3)与散热底座(4)焊接固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半导体制冷器(3)与热沉(2)焊接固定。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热沉(2)上开有一个弧形凹槽(10),同轴激光器(1)嵌入所述弧形凹槽(10)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弧形凹槽(10)上设有凹块(11),所述凹块11中心设有圆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同轴激光器(1)通过抱箍(12)与热沉(2)固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包括外壳底座(5-1)和外壳上盖(5-2),外壳底座(5-1)和外壳上盖(5-2)通过粘胶连接;外壳底座(5-1)包括侧壁和底部,外壳底座(5-1)的底部设有第一环形凹槽(13),第一环形凹槽(13)内涂胶。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基于半导体制冷器的同轴激光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
外壳底座(5-1)的底部设有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雷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无锡雷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56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