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容器内多菌种发酵纳豆的生产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053930.X | 申请日: | 2011-03-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8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钦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钦同 |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A23L1/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1100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菌种 发酵 生产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用调味品,特别涉及一种容器内多菌种发酵纳豆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纳豆为我国的传统产品,是用黄豆或黑豆等豆类发酵制成的调味食品,其味鲜、咸淡适口,有特殊香气。其传统的制作方法为:1.主料制曲:把黑豆放入锅内加水煮熟,捞出放于席子上晾干,然后放到制曲室内发酵制曲,约1周豆子即长满黄霉菌;然后把豆子放到席子上晾干,把黄霉菌搓掉、扬净,再用凉开水浸泡豆子,待豆子恢复到煮熟时的原状,捞出放在席子上晾干,保持豆子含水在30%左右;2.辅料加工:把切好的茄子加盐放缸内腌制,每天翻缸1次,连续翻缸10天;取花椒、紫苏叶、鲜姜放入适量的盐,分别腌好备用;把杏仁米放入锅内煮至能搓掉皮时取出,用开水浸泡,把皮搓掉;3.调拌配制:将腌好的茄子从缸内捞出,装入布袋压干;把加工好的黑豆放入缸内,用压出的茄子水浸泡15分钟,倒入香油、白酒和其他原料,搅匀;4.装坛封闭:把配制的原料装入小口坛内,用10张桑皮纸,涂上血料,扎住坛口,再在坛口上扣1个碗,用小泥将坛口封严实;5.发酵成品:封坛后,春、秋季要放在室外晒,夏季放阴凉处自然发酵,约经1年即为成品。
这种生产方法存在的缺点有:1、手工操作多,工作强度大;2、无法机械化生产,交叉污染环节多;3、发酵周期长,资金占用大;4、产品口感差,氨基含量低;5、不能真空包装,卫生安全很难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一种容器内多菌种发酵纳豆的生产工艺,使用该工艺制成品,可在容器内真空条件下多菌种发酵豆豉,缩短发酵时间,生产周期短;可机械化生产,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交叉污染;成品有真空封口,保质期长。因此本工艺生产的豆豉不仅大幅度减少成本,而且营养丰富,又安全卫生。
本发明按以下工艺步骤进行:
1、复合菌剂的制作:由纳豆菌、米曲霉、生物工程菌组合成复合菌剂,其菌量配比的最佳比例为1:1:1;
2、黄豆成曲制作:黄豆→挑选→浸泡→蒸煮→冷却→接多菌种→培养→盐水浸泡→成曲;
3、汤汁制作:由白砂糖,食用盐,白酒和水配制而成;
4、纳豆产品制作:将黄豆曲和汤汁装入容器→真空封口→存放发酵→检验包装→产品出厂。
所述步骤2的黄豆成曲制作的工序可以进一步具体如下:
(1) 黄豆挑选: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无虫蚀,无霉变的黄豆;
(2) 黄豆清洗:黄豆经清洗机清洗三次,去除黄豆表面的泥沙、尘土及微生物;
(3) 黄豆浸泡、蒸煮、冷却:黄豆浸泡至透后,将黄豆蒸煮至熟透,冷却;
(4) 接多菌种、培养:用多菌种接种,其中菌种量为黄豆量的0.01%-0.1%;培养2-5天,至多菌种生长成熟期到为准;
(5) 盐水浸泡:将达到成熟期的种曲用盐水浸泡1-2天,制作成曲,所述盐水浓度为6%至饱和。
所述步骤3的汤汁制作的工序可以进一步具体如下:其中汤汁的配比为:白砂糖6%-20%、山梨糖醇6%-20%、白酒2.6%-15%、其余为食盐水,盐水的浓度为6%至饱和。
所述汤汁中还加有辣椒、食用油、香辣料类调味品中的至少一种,其含量小于汤汁总量的10%。
所述步骤4的纳豆产品制作的工序可以进一步具体如下:
(1)用黄豆曲加入容器内,再注入汤汁,黄豆曲的含量为产品净含量的50%-80%,汤汁的含量以预留顶隙度后注满为限;
(2)真空封口,在温度20-45℃下存放至纳豆成熟;
进一步的,所述复合菌剂的培养方法如下:
1、平面培养:
培养基为:大麦50克 水30-50克 葡萄糖1克
方法如下:
1)每个平板加入约1厘米高的培养基;
2)每个平板进行灭菌处理,灭菌公式为30'/121℃;
3)灭菌后冷却至常温,再加入复合菌剂2-3颗,振荡均匀,放入温度30-35℃的培养箱内,培养2-5天即可;
2、扩大培养:
培养基为:大麦500克 豆腐渣250克 碎米50克 水80-100克
方法如下:
1)每个三角瓶装入约2厘米高的培养基;
2)每个三角瓶进行30'/121℃灭菌处理;
3)接入占总量3-5%的平板分离菌. 振荡均匀,放入温度30-35℃的培养箱内,培养3-5天即为复合菌剂的菌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钦同,未经张钦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39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保护层的新型电加热管
- 下一篇:碱盐土电暖器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