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生产方法及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051732.X 申请日: 2011-03-04
公开(公告)号: CN102174449A 公开(公告)日: 2011-09-07
发明(设计)人: 高年发;张颖;高强;宋磊;冯宇;张健;王德培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科技大学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C12N13/00;C12N15/01;C12P13/00;C12R1/24
代理公司: 天津市杰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2207 代理人: 朱红星
地址: 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泰达开发区1***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产 氨基 丁酸 生产 方法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医药生物与食品工程技术领域,是现代生物和化学工程与传统发酵工程技术的有机结合,是对目前采用生物技术生产γ-氨基丁酸(GABA)方法的改进。更具体的说是采用从我国北方酸菜中分离选育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CGMCCNO.3414,通过生长细胞和休止细胞的生物转化,高效率地生产国际上公认最安全的原料药和保健食品—γ-氨基丁酸。

背景技术

γ-氨基丁酸(GABA)也称氨酪酸,是一种非蛋白质组成成份的天然氨基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它参与多种代谢活动,具有降血压、调节心律失常、改善睡眠、抗焦虑、改善脂质代谢、防止动脉硬化等功效,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科学工作者的关注。

目前,GABA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植物富集和生物合成三种。其中化学法是以邻苯二甲酰亚氨钾和γ-氯丁氰或丁内酯为原料在强烈条件下反应,所得产物与浓硫酸作用后再经过水解制得产品GABA;该法速度快,得率高,但成本高,安全性差。植物富集法是从富含GABA的麸皮、茶叶、番茄汁等原料中分离提取。生物法是采用微生物发酵,生物合成方法,此方法生产成本低、无毒、安全且环保,是属低碳、绿色生产方式。现有技术公开的菌株大多都是以大肠杆菌作为发酵GABA的菌株,但其存在安全卫生方面的隐患。最近发现乳酸菌中同样拥有谷氨酸脱羧酶,可以催化底物谷氨酸钠来合成GABA,而且被安全地应用于食品医药行业当中。

目前已报道的采用乳酸菌生产GABA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培养短乳杆菌的同时不断流加底物谷氨酸钠进行发酵,生成积累GABA。目前国内报道采用此法发酵最高水平为12g/L。二是:培养并获得大量富含谷氨酸脱羧酶的短乳杆菌细胞,收集此细胞并制成休止细胞,放入含有谷氨酸钠的缓冲液中,在最佳的谷氨酸脱羧酶酶促反应条件下,将谷氨酸转化为GABA,目前国内外报道生成的GABA可达345.83mM。

发明内容

本发明巧妙的将上述两种方法有机结合,采用生长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CGMCC NO.3414)细胞发酵积累GABA和发酵结束后收集的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CGMCC NO.3414菌的休止细胞生物转化生产GABA可达100g/L左右,使得菌体产生的谷氨酸脱羧酶充分发挥作用,达到高效率的生产国际上公认最安全的原料药和保健食品—γ-氨基丁酸。本发明还成功的将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 TCCC CGMCCNO.3414,应用于味精厂电点废液生产GABA,实现变废为宝、循环经济。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公开了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生长短乳杆菌S5,其保藏号为CGMCC NO.3414。保藏日期:2009年11月06日。

本发明的短乳杆菌菌株Lactobacillus brevis ,其菌株保藏号为CGMCCNO.3414,所具有的生理、生化特征如下:

(1)奥林巴斯双目显微镜观察菌株形态,菌株在梯度平板培养时因产酸而形成透明圈,菌落形态扁平湿润,边缘光滑呈白色不透明状态,镜检观察为短杆状,不运动,无孢子,根据革兰氏染色法鉴定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兼性厌氧型。诱变菌株的筛选平板和菌体形态见附图3,诱变菌株发酵液纸层析色谱图见附图4。从众多诱变菌株中得到一支产GABA较高的菌株,命名为菌株S5,由图可见S5菌株对应的色斑颜色最深,产生的GABA的量最多。然后利用液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S5菌株发酵液HPLC图见附图5。如图所示,S5菌株发酵后其发酵液经HPLC检测显示,样品中含有的少量杂质在最初几分钟被冲出,12min后出现衍生剂的峰,16min的时候GABA的峰出现,峰面积为16.679,GABA的产量为25.4g/L。

(2)诱变结果及稳定性试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51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