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34857.1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3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8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隆夫;榎本义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D47/02 | 分类号: | B22D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铸型 造型 铸造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减压造型法的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
背景技术
使用减压造型法的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例如与专利文献1记载的湿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相比具有能够适用于大型铸件的优点。
并且,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例如相对于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种使用粘接剂的自硬性工艺具有不会产生废弃物和有害气体的优点。这样,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对环境影响小并且适于大型铸件。
在这种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中,对自动化的期待提高,期望使吸引箱和砂箱向进行各工序的位置上的输送自动化,能够实现该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的进行铸造时的低成本化和高效率化。
并且,近年来考虑到环境问题而存在所使用的涂型从酒精溶剂向水性溶剂转变的倾向。因此,涂型的干燥耗费时间而需要设置多个涂型干燥工位(干燥位置),从而难以适应采用转台的循环方式。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5088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132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使吸引箱和砂箱向进行各工序的位置的输送自动化而实现运转时的低成本化和高效率化的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
本发明的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具备主循环生产线,该主循环生产线通过第一输送生产线、第二输送生产线和第三输送生产线形成为周状,其中,上述第一输送生产线跨越薄膜成形位置、涂型位置、多个干燥位置和砂箱放置位置,对具有模型的吸引箱进行输送;上述第二输送生产线跨越上述砂箱放置位置、填砂位置、背面薄膜成形位置和脱模位置,对装载于吸引箱的砂箱进行输送;上述第三输送生产线从上述脱模位置经由模型交换选择位置到上述薄膜成形位置,对具有模型的吸引箱进行输送,上述减压铸型造型生产线还具备:第四输送生产线,其将在上述脱模位置进行了脱模的砂箱向合模位置引导,并且在上述合模位置处将造型有上铸型的砂箱和造型有下铸型的砂箱在平板上对合,由此对合而成的上下铸型与该平板一起向浇注冷却区域的接受位置被输送;第五输送生产线,其将上下铸型和平板从上述浇注冷却区域的取出位置向拆分位置引导,并且将空的砂箱和平板从上述拆分位置向砂箱待机位置引导;砂箱输送生产线,其将空的砂箱从上述砂箱待机位置向上述砂箱放置位置引导;平板输送生产线,其将与空的砂箱一起被从上述拆分位置引导至上述砂箱待机位置的平板向合模位置引导,上述主循环生产线,利用相互平行且朝相反方向配置的步进式输送机、和连结该步进式输送机的端部之间的移车台或辊式输送机,以描绘出大致矩形轨迹的方式形成为周状,第四和第五输送生产线、上述砂箱输送生产线以及上述平板输送生产线,分别由步进式输送机、移车台、辊式输送机、起重输送机构的任一个形成。
本发明,使吸引箱和砂箱向进行各工序的位置的输送自动化,实现运转时的低成本化和高速化。并且,本发明除了吸引箱和砂箱的输送之外也可以高效地使平板的输送自动化。由此,能够得到如下所述的平板的优点,能够防止在停电等情况下由于输送中的砂箱的吸引停止而导致砂落下的情况,即使在对特别大的铸件进行造型铸造的情况下也能够可靠地进行运转。这样,不但得到平板的优点,而且实现运转时的低成本化和高效率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适用的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的平面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该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的输送路径的平面图。
图3是图1的A-A、A’-A’向视图。
图4是图1的B-B向视图。
图5是图1的C-C向视图。
图6是图1的D-D向视图。
图7是概略地表示图1的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的各造型工序中的吸引箱和砂箱的状态的概略截面图。
符号说明
1…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11…吸引箱;12…模型;15…砂箱;15A…上砂箱;15B…下砂箱;20…平板;S1…薄膜成形位置;S2…涂型位置;S3…干燥位置;S4…砂箱放置位置;S5…填砂位置;S6…背面薄膜成形位置;S7…脱模位置;S8…模型交换选择位置;S9…合模位置;S10…浇注冷却区域的接受位置;S11…浇注冷却区域的取出位置;S12…拆分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适用本发明的减压铸型造型铸造生产线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东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新东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48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中心主体冷却系统的燃料喷嘴
- 下一篇:一种话务台掉电保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