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桥联N-取代芳胺基单茂钛化合物及其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34549.9 | 申请日: | 2011-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61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母瀛;刘克锋;伍乔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17/00 | 分类号: | C07F17/00;C08F10/02;C08F4/6592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恩远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桥联 取代 胺基 单茂钛 化合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烯烃聚合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讲,涉及新型非桥联取代环戊二烯基N-取代芳胺基茂金属化合物作烯烃聚合催化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烯烃聚合催化剂研究开发领域中,茂金属催化剂受到广泛关注。与传统齐格勒-纳塔催化剂相比,茂金属催化剂具有很多优点,如催化活性高,可通过改变催化剂的结构调控聚烯烃的结构、分子量及其分布、共单体含量等,进而提高聚烯烃的性能。
日本化学家Kotohiro Nomura报道了一类非桥联芳氧基单茂钛催化剂(结构如下)。
该类催化剂在乙烯与α-烯烃,苯乙烯,降冰片烯共聚方面表现出了很好的催化性能,但此类催化剂稳定性较差,在溶液中容易分解。另外,用此类催化剂所生产的聚烯烃分子量不是很高。如能进一步提高聚合物的分子量,可有效提高聚合物的力学性能。
随后他们又报道了非桥联N-硅基取代苯胺基单茂钛化合物(结构图如下)。
Ar′=2,6-Me2C6H5 Ar′=2,6-Me2C6H5 Ar′=2,6-Me2C6H5
R=SiMe3 R=SiMe3 R=SiMe3
or SitBuMe2
该类催化剂对乙烯均聚及与1-己烯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较非桥联芳氧基单茂钛催化剂要差得多,不仅催化活性低,而且催化乙烯/α-烯烃共聚反应所得共聚物中共单体含量很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类非桥联N-取代芳胺基单茂钛化合物作为烯烃聚合反应催化剂,提高和改善催化性能。
本发明基于单茂钛类催化剂的应用前景,以及对烯烃聚合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分析,从通过改变催化剂结构、提高改善催化剂性能的角度出发,合成了一系列非桥联含N烷基或苄基取代的芳胺基单茂钛催化剂,发现这些新化合物对乙烯均聚或与α-烯烃、苯乙烯、降冰片烯、环己烯共聚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进而详细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催化烯烃聚合反应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的非桥联N-取代芳胺基单茂钛化合物,具有的结构表达式如下:
其中Cp′为取代的环戊二烯基,取代的茚基,芴基;R可以为烷基或者苄基;R1、R2为烷基、芳基或氢,R1可以与R2相同,也可以不同;R3为烷基、芳基或氢。
本发明较为优选的作为催化剂的化合物包括:N-甲基-2,6-二异丙基苯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N-苄基-2,6-二异丙基-苯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2);N-甲基-2,6-二甲基苯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3);N-甲基-2,6-二异丙基苯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4);N-甲基-2,6-二甲基苯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5);N-甲基-2,6-二乙基苯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6);N-甲基-2,6-二乙基苯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7);N-乙基-2,6-二乙基苯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8);N-乙基-2,6-二乙基苯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9);N-甲基-2,6-二异丙基苯胺-四甲基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0);N-甲基-2,6-二甲基苯胺-四甲基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1);N-甲基-2,6-二乙基苯胺-四甲基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2);N-甲基-2,6-二异丙基苯胺-1,2,4-三甲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3);N-甲基-2,6-二异丙基苯胺-1,2-二甲基-4-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4);N-甲基-2,6-二异丙基苯胺-1-甲基-3,4-二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5);N-甲基-2,6-二甲基苯胺-四甲基苯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钛(以下记为Ti16)。
本发明的作为催化剂用的非桥联N-取代芳胺基单茂钛化合物可用以下方法制备。
所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的两个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345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身前部结构
- 下一篇:一种衡量一体化标识网络接入交换路由器映射性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