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式立体交通分流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9002.X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1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陈万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万水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 21208 | 代理人: | 王树本 |
地址: | 116001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窝 立体 交通 分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分流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式立体交通分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人和车辆逐年增多,由于地表的空间有限,因此,虽然近年来路越修越多,越修越宽,但车辆反而越来越堵。网络上有组数据:在北京等大城市机动车平均时速已降到12公里,而在市中心机动车时速更是只有8—10公里,普通自行车的时速在15公里左右,而且事故频发,全国每年交通事故居世界第一。因此,许多城市选择了建造地铁来缓解地表空间有限的问题,而建造地铁的工程量较大,耗时较长且施工时占据了一定的地表空间,这就使在施工的过程中,使所在的路段造成了拥堵。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式立体交通分流系统。该系统应主要采用预制构件,缩短施工时间,避免在施工过程中长时间占据地表空间,而且整个系统应环保、安全。
本发明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蜂窝式立体交通分流系统,将行车通道设置在地表下。首先,预制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然后挖开地表,根据预先规划的交通路线,将多个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拼接成连续的行车通道;所述行车通道按照1-5层,每层2-20条的层状排列规则在挖开的地表空间中由下而上逐层拼接,外侧一列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尾气排放口,使所述尾气排放口与纵向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设有的尾气排放口的位置相对应,且使最顶层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设有的尾气排放口通向地表;排列好的行车通道通过在纵向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的一侧拼接预制的坡型上行管段和坡型下行管段使纵向相邻的行车通道间相通;横向同向相邻的行车通道通过设于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侧壁上的通道口相通; 位于最底层的行车通道拼接有调头车道,所述调头车道由预制的弧形钢筋混凝土管段拼接而成;不同行驶方向的行车通道在十字路口处设有红绿灯、转盘;最顶层的行车通道通向在地表设置的用于进出行车通道的入口和出口。
所述行车通道的层状排列规则为矩阵式或蜂窝式。
所述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中的车道为单向车道或双向车道。
排列在最外侧一列的行车通道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的对应位置上设有电梯间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蜂窝式立体交通分流系统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按层状排列规则由下而上逐层拼接成行车通道,在外侧一列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对应位置上设有尾气排放口,排列好的行车通道在纵向相邻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的一侧拼接预制的坡型上行管段和坡型下行管段;横向同向相邻的行车通道相通;最顶层的行车通道通向在地表设置的用于进出行车通道的入口和出口。该系统的大部分施工靠预制构件,因此施工周期短,见效快,而且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长时间占据地表空间;同时预知的立体车道空间中设有的电梯口和尾气排放口,方便了故障车的及时处理和空间内汽车尾气的及时排放,更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轨道用车钢筋混凝土管段的示意图;
图3为行车通道的矩阵式排列的示意图;
图4为行车通道的蜂窝式排列的示意图;
图5为坡型上行通道的拼接示意图;
图6为坡型下行通道的拼接示意图;
图7为调头车道的示意图;
图8为在十字路口处的示意图;
图9-11为实施例3的管道排列及分布的示意图。
图中:1、钢筋混凝土车道管段,1a、预制的轨道用车钢筋混凝土管段,2、行车通道,3、电梯间通道,4、尾气排放口,5、调头车道,6、红绿灯,7、转盘,8、坡型上行管段,9、坡型下行管段,10、通道口,11、预制的输送管道,12、通道,13、管道运输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万水,未经陈万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90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中间层运动数据预测产生编码的视频序列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纳美芬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