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N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8613.2 | 申请日: | 2011-0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7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灼平;陈乐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3 | 分类号: | H01L29/73;H01L21/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n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N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BiCMOS集成电路是由双极型门电路和CMOS门电路构成的集成电路,其特点是将双极工艺和CMOS工艺兼容,在同一芯片上以一定的电路形式将双极型电路和CMOS电路集成在一起,兼有高密度、低功耗和高速大驱动能力等特点。
在BiCMOS的制做过程中,通常会形成PN结结构,在公告号为CN101252151C的中国专利申请中就公开了一种PN结结构。
参考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PN结一实施例的示意图。所述PN结包括基极101、位于基极101上设置有发射极窗口的介质层、填充于发射极窗口的发射极104。所述基极101为N型掺杂的半导体层,所述发射极104为P型掺杂的半导体层,在基极101和发射极104之间形成有PN结105,其中,所述介质层包括依次位于基极101上的氧化硅102、氮化硅层103,也就是说,所述发射极窗口由氧化硅102和氮化硅层103围成。
现有技术中,图1所示PN结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衬底;在衬底上依次形成基极、氧化硅、氮化硅层;蚀刻所述氮化硅层、氧化硅形成露出所述基极的发射极窗口;通过所述发射极窗口对基极进行N型掺杂;向发射极窗口填充发射极材料,形成发射极;对所述发射极进行P型掺杂。通过所述发射极窗口对基极进行掺杂时,在发射极窗口所露出的基极上形成较深的掺杂区,而由于所述氧化硅和氮化硅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在氧化硅和氮化硅层下方形成的掺杂区较浅,从而导致插塞形的PN结的形成(如图1中虚线所示)。
由于插塞形的PN结中位于氧化硅和氮化硅层下方的掺杂区较浅,在向PN结加载偏置电压时,在耗尽层靠近发射极,容易产生漏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PN结及其制造方法,避免漏电流的产生。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PN结,包括:第一掺杂的第一半导体层;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上的介质层,所述介质层中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露出所述第一半导体层,所述介质层的横截面为开口端厚度较小的楔形;填充于所述开口、且覆盖于所述介质层上的第二掺杂的第二半导体层。
所述介质层为氧化硅。
所述第一掺杂为N型掺杂,所述第二掺杂为P型掺杂。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基极,所述第二半导体层为发射极。
所述基极的材料采用掺入锗的硅,所述发射极的材料为硅。
所述氧化硅在开口端厚度在200~的范围内。
相应地,本发明还提供一种PN结的制造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上形成第一半导体层,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为第一掺杂的半导体层;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介质层,图形化所述介质层,在所述介质层中形成开口,在形成开口的过程中减薄所述介质层,形成开口端厚度较小的楔形介质层;向所述开口中填充半导体材料,形成覆盖于介质层上的第二半导体层;对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进行第二掺杂。
所述介质层为氧化硅,所述图形化所述介质层的步骤包括通过湿刻法图形化所述氧化硅,所述湿刻法中使用的溶液为氢氟酸。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上形成介质层的步骤中,所述介质层的厚度在800~的范围内。
所述图形化所述介质层,在所述介质层中形成开口的步骤之后,所述开口端的介质层的厚度在200~的范围内。
所述对所述第二半导体层进行第二掺杂的步骤包括,通过离子注入方式对第二半导体层进行第二掺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PN结可以避免形成插塞形的掺杂区,在保持其他电性参数不变的同时,可以避免因PN结较浅而引起的漏电流较大的问题;
2.本发明提供的PN结制造方法中,无需在氧化硅上沉积氮化硅,简化了工艺制程。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PN结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PN结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PN结制造方法一实施方式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力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86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