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制动液加注方法及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25026.8 | 申请日: | 2011-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67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熊慎荣;廖照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2 | 分类号: | B67D7/02;B67D7/32;B67D7/72;B67D7/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制动 加注 方法 及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制动液加注方法,特别涉及到一种用于摩托车液压碟刹系统的制动液加注方法及其设备。
背景技术
摩托车液压碟刹系统包括安装在车把上的制动主油缸、位于车轮制动盘旁侧的带分油缸的制动钳,以及连接制动主油缸和制动钳分油缸的液压油管等。目前,摩托车制动液通常采用“下抽上注”的加注工艺,即从制动系统下部的制动钳分油缸放油螺钉处进行抽真空,同时从制动系统上部的制动分油缸口内注入制动液,此工艺存在以下缺陷:
1)要对放油螺钉孔、制动分油缸盖两部件进行拆卸与安装,并且要两人同时进行合作,工作效率较低;
2)当上面加注制动液的操作者先盖上制动分油缸盖,下面抽真空的操作者再锁紧放油螺钉孔,即下面的操作者后结束抽真空时,制动系统内就会存在负压,甚至使制动主油缸盖的特型密封膜被吸变形,这样就会导致驾驶时制动偶尔失灵的安全隐患;
3)加注制动液的过程中并没有对组装后的制动系统进行气密性检测,存在漏油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易于操作,工作效率高,能够防止因注油后制动系统内存在真空而导致的制动失灵的机动车制动液加注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实现上述加注方法的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动车制动液加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 通过机动车制动系统下部分油缸的开口对制动系统油路抽真空,直到制动系统内的负压达到设定真空度;
2) 用注油器对抽真空后的制动系统注油,从注油器流出的制动液经机动车制动系统下部分油缸的开口进入制动系统,当所述制动系统内的正压达到压力设定值后,停止注油;
3) 通过机动车制动系统下部分油缸的开口对注油后的制动系统进行压力平衡,待制动系统内的压力与常态下的大气压相等,加注程序完成,锁闭所述分油缸的开口。
一种实现上述机动车制动液加注方法的设备,其包括与注油枪连接的抽真空支路,注油支路和压力平衡支路,注油枪通过管道分别与抽真空支路上的负压发生器、注油支路上带压力泵的注油器以及压力平衡支路上的压力平衡器连接,在所述负压发生器、注油器和压力平衡器与所述注油枪之间分别设置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操作方法简化了加注步骤,只需松开放油螺钉,按下启动按钮,抽真空、加注制动液、压力平衡均由设置好的设备程序完成,最后只需锁紧螺钉即可,整个过程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效率高;另外,该设计还避免了因两人操作不同步,先盖上制动油缸盖再锁紧放油螺钉,就会造成制动系统内存在负压,刹车时制动液不能及时快速地进入制动钳分油缸,导致制动力不足;同时,本方法还可以在抽真空时对制动系统的进行气密性检测,避免了有密封不良问题的制动系统流入市场。
附图说明
下面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机动车制动液加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 通过机动车制动系统下部分油缸的开口对制动系统油路抽真空,直到制动系统内的负压达到设定真空度;所述的设定真空度为–40~–90kpa ;
实施所述步骤1)中所指的抽真空,是先启动真空泵对稳压储气罐进行抽真空处理,然后将抽真空后的稳压储气罐与所述机动车制动系统下部分油缸的开口相接通,当制动系统内达到设定真空度后,停止抽真空。本步骤采用稳压储气罐对机动车制动系统内部进行抽真空,从而避免了直接使用真空泵对机动车制动系统的冲击;
另外,为了检测制动系统是否泄漏,在完成所述步骤1)后,使制动系统保压1~5秒,由压力传感报警器对机动车制动系统内的压力变化值进行检测,如果系统内的压力变化值超过报警设定限值,所述压力传感报警器发出报警,如果不泄漏,则进入下一操作环节;
2) 用注油器对抽真空后的制动系统注油,从注油器流出的制动液经机动车制动系统下部分油缸的开口进入制动系统,当所述制动系统内的正压达到压力设定值后,停止注油;所述的压力设定值为150~350 kpa ;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5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塑料玻璃安装和保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IPTV的自适应显示内容分辨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