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离子的新型显色体及其制备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22854.6 | 申请日: | 2011-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阴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胡山 |
地址: | 34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光光度法 测定 离子 新型 显色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离子的新型显色体及其制备工艺,应用本显色体,可有效提高分光光度法灵敏性、稳定性,可快速、高效准确测定痕量铜离子浓度,属于测试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铜离子是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一种重要的金属离子,其存在对动植物以及人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过量的铜离子进入水体,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影响人类的健康和动植物的繁衍生存。因此,对水体中铜离子浓度进行快速准确的监测十分必要和紧迫。分光光度法相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等分析方法而言,具有仪器简单便宜、操作简单等特点,但已有的显色剂与铜离子之间普遍存在结合差、稳定性差等缘故,从而导致其灵敏性较差、可信度低。因此,针对目前常用的显色剂的缺点,研发出一种能提高分光光度法的灵敏性及可信度,达到快速、高效地监测水体中铜离子含量的显色体及其制备工艺,将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分光光度法灵敏性及可信度的新型显色体。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所述新型显色体的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这样实现的,利用石墨烯带独特的电子特性、立体结构及表面特性,提供一种由石墨烯带作为增敏剂,苯基酮作为显色剂,NaH2SO4—Na2HSO4作为缓冲剂等作为主体部分的新型显色体,由以下各组份及体积比组成:0.1g/L羧基化石墨烯带溶液:0.1g/L苯基酮溶液:0.2mol/L的NaH2SO4—0.2mol/L的Na2HSO4缓冲溶液:水=0.5~1.5:1~3:1.5~4.5:16~22,缓冲溶液的pH=5.8~6.5,NaH2SO4溶液与Na2HSO4溶液的体积比为68~92 : 8~32,以上所述溶液的溶剂为水。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这样实现的,制备步骤包括:为提高石墨烯带与其它试剂的界面结合力,首先对石墨烯进行表面预处理;而后按密度要求配置各单组分溶液;最后按照配方体积比来配置显色体系;
(1)石墨烯带的表面修饰工艺:
将石墨烯带及H2O2以重量比为1:45~55依次放入容器内,用浓硫酸调节pH值在1~5之间,并在波长为185~436nm紫外线照射下进行表面处理1~5h,然后对溶液进行抽滤,将经过表面处理的石墨烯带进行真空干燥后得羧基化石墨烯带;
(2)各单组分溶液的配置:
分别称取一定量的羧基化石墨烯带、苯基酮、NaH2SO4和Na2HSO4,溶于水中,配置0.1g/L羧基化石墨烯带溶液、0.1g/L苯基酮溶液、0.2mol/L的NaH2SO4和0.2mol/L的Na2HSO4,NaH2SO4溶液与Na2HSO4溶液的体积比按:68~92 : 8~32,配置0.2mol/L的NaH2SO4—Na2HSO4缓冲溶液,并使缓冲溶液的pH值为5.8~6.5之间;
(3)显色体的配置:
混合加入顺序分别为将步骤(2)中配置好的苯基酮溶液、羧基化石墨烯带溶液、NaH2SO4—Na2HSO4缓冲溶液和水。
本发明利用石墨烯带的独特的电子特性、立体结构及表面特性,以此作为增敏剂,可有效使显色剂与荧光酮富集,便于显色反应的产生,因此可提高显色反应的灵敏性,从而提高分光光度法的可信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石墨烯带的预处理工艺参数为:石墨烯带及H2O2重量比为1:50,用98%的浓硫酸调节pH值至3,紫外线波长254nm,照射时间为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22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板带热镀锌模拟实验机
- 下一篇:一种端面扭动摩擦磨损试验机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