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心肌肥大药物筛选模型及其构建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007943.3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74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真;王以光;陈金晶;孔维佳;蒋建东;司书毅;何琪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5/10 | 分类号: | C12N5/10;C12N15/113;C12N15/63;C12Q1/66;C12Q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科联合专利事务所 11130 | 代理人: | 杨厚;王为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心肌 肥大 药物 筛选 模型 及其 构建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筛选模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新基因MR-1的抗心肌肥大药物筛选模型及其构建和应用。
背景技术:
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当今世界的头号杀手之一,每年心血管系统疾病死亡率达到1670万人。心肌肥厚是高血压、瓣膜病等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靶器官损害表现之一,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呈现多样性、复杂性和易致猝死性。某些成人可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其寿命会明显缩短,因此人们对无症状及轻症病人亦日益重视,导致心肌肥厚成为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点领域。
心肌肥厚的产生除与血流动力异常有关外,还与各种神经、体液因子,尤其是血管紧张素II(Ang II)、内皮素、儿茶酚胺等有关。Ang II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最为重要的活性成分,可以在不增加血管阻力和心脏后负荷的情况下直接导致心肌肥厚。AngII的生物学作用是由位于组织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介导的。根据不同的药理学特性,Ang II受体可分为两种亚型:AT1受体(AT1-R)和AT2受体(AT2-R),这两种亚型都是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成员。Ang II可通过AT1-R作用于G蛋白,促使与之结合的GTP(三磷酸鸟苷)释放,激活PLC(磷脂酶C),产生第二信使DAG(二酰基甘油)和IP3(三磷酸肌醇),其中IP3引起细胞内储存钙离子的释放,进而提高胞内钙离子水平,DAG可激活PKC(蛋白激酶C),进而激活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AT1-R还可以活化二氢吡啶敏感的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和激活受体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相关资料表明,Ang II能刺激心肌细胞蛋白合成增加和纤维细胞增生,诱导心肌细胞β-MHC基因表达,引起心肌肥大。用AT1-R拮抗剂Losartan可阻断上述作用,表明该效应是由AT1-R介导完成[Paradis P,Dali-Youcef N,Paradis FW et al,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America,2000,97(2),931-936]。此外,研究还发现,Ang II通过AT1-R导致多种即刻早期反应基因(c-fos,c-jun,c-myc)和晚期心肌肥厚相关基因(actin-a,ANP)表达,最终导致心肌肥厚[Lijnen P,Petrov V,Journal of molecular andcellular cardiology,1999,21(5),949-970]。
MR-1(Myofibrillogenesis regulator-1)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王以光课题组首次从人类骨骼肌cDNA文库中发现的与心肌肥大相关新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MR-1基因在人、大鼠、小鼠、牛和猪等高等哺乳动物中相当保守。该基因编码142个氨基酸。Northern blot和SAGE表达谱分析表明,在人正常组织中,MR-1基因在骨骼肌、心脏、肝脏、肾、肺、结肠、胰腺中均有表达,尤其在骨骼肌及心肌中表达较高,而在乳腺、皮肤、血液中表达很低。其中,在21-24岁人骨骼肌中,MR-1的转录水平比66-77岁人高约50倍。此外,MR-1还与肌球蛋白轻链调节蛋白(myosin regulatory light chain)、肌动蛋白素(myomesin)、β-烯醇化酶(β-enolase)等蛋白有相互作用[Li TBet al,Acta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Sinica,2004,36(6),412-4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7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