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抑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siRNA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5104.8 | 申请日: | 2011-01-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2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强;金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N15/63;C12N15/10;C12N15/11;A61K48/00;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程泳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抑制 流行性 脑炎 病毒 sirna | ||
1.诱导RNA干扰的分子,其包括正义链和反义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义链或反义链选自以下(1)-(5)的序列:
(1)SEQ ID NO:1~SEQ ID NO:9以及SEQ ID NO:33~SEQ IDNO:50所示任一序列;
(2)与SEQ ID NO:1~SEQ ID NO:9、SEQ ID NO:33~SEQ IDNO:50中任一序列的同一性至少为70%的序列;
(3)经过改造的选自(1)或(2)中的序列,其是在所述序列的5’方向和3’方向、5’方向或3’方向上添加有至多60个核苷酸的序列;
(4)将选自(1)-(3)的序列按照5’-3’方向可操作地串联得到的序列,其中可操作地串联的序列为1种,其拷贝数为2个或者2个以上;和
(5)将选自(1)-(3)的序列按照5’-3’方向可操作地串联得到的序列,其中可操作地串联的序列为2种以上,每1种的拷贝数至少为1。
2.权利要求1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其中(2)的同一性优选至少80%,更优选至少84%,更优选至少89%,更优选至少94%。
3.权利要求1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其中(3)中添加的核苷酸个数为至多50个,优选至多40个,更优选至多30个,更优选至多20个,最优选至多10个。
4.权利要求1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其中(4)所述的序列为将3个、6个或9个拷贝的SEQ ID NO:2、SEQ ID NO:34或SEQ ID NO:43的序列可操作地串联得到的序列,例如为SEQ ID NO:51~SEQ ID NO:53所示序列;其中(5)所述的序列为将SEQ ID NO:1~4、SEQ ID NO:5~9、SEQ ID NO:1~9、SEQ ID NO:33~36、SEQ ID NO:37~41、SEQ ID NO:33~41、SEQ ID NO:42~45、SEQ ID NO:46~50或SEQ ID NO:42~50的序列可操作地串联得到的序列,例如为SEQ ID NO:54~SEQ ID NO:56所示序列。
5.重组载体,其可操作地连接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
6.组合物,其含有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或者权利要求5的重组载体,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7.获得抑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的方法,其包括:
(1)根据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选取在基因1型、2型、3型和4型分离株中的保守序列,作为潜在的靶序列;
(2)将(1)中的潜在的靶序列与人类基因组数据库进行比对,排除和人类基因组中其它编码序列或表达序列标签同源的序列,将剩余的序列作为靶序列;和
(3)根据步骤(2)获得的靶序列合成诱导RNA干扰的分子。
8.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所述的保守序列是指在基因1型、2型、3型和4型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中80%以上保守的序列,并且在基因1型和3型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中90%以上保守的序列,优选为在基因1型和3型中95%以上保守的序列。
9.权利要求7的方法,其中,步骤(3)中所述的靶序列选自两种或两种以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蛋白的转录子序列。
10.权利要求9的方法,其中所述两种或两种以上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蛋白的转录子序列选自:
(1)膜蛋白M和NS1蛋白;
(2)NS2A、NS2B、NS3、NS4A和NS4B蛋白;或
(3)膜蛋白M、NS1、NS2A、NS2B、NS3、NS4A和NS4B蛋白。
11.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或者权利要求5的重组载体在制备用于抑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基因表达的组合物中的用途。
12.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或者权利要求5的重组载体在制备用于治疗和/或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药物中的用途。
13.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诱导RNA干扰的分子在制备用于抑制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siRNA中的用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51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馏系统回流管排放残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PC机游戏方向控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