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电机定子冲片间绝缘电阻的处理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001613.3 | 申请日: | 2011-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137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张锋;张高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达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12 | 分类号: | H02K15/1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35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电机 定子 冲片间 绝缘 电阻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定子冲片的处理工艺,尤其是一种提高电机定子冲片间绝缘电阻的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电机行业应用的冲片材料一般有两种:冷轧片和热轧片,而对于热轧片在使用时,大多未进行氧化处理,致使很多电机铁耗很大,而且波动范围也大,因此电机的性能极不稳定,严重影响电机厂的声誉。
造成电机铁耗大的原因主要是定子铁心的质量不佳,即冲片毛刺大,冲片间的绝缘电阻低,迭压超载等。而降低电机铁耗的关键问题是提高冲片间的绝缘电阻,而通过对冲片进行氧化处理,能有效的增加片间绝缘电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增加绝缘电阻、降低电机的铁耗、提高电机性能的电机定子冲片的处理工艺。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提高电机定子冲片间绝缘电阻的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a、将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通风加热至450~600℃的规定温度,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保温1~1.5小时;
b、将保温后的电机定子冲片取出置于空气中,电机定子冲片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
所述的规定温度优选为520~570℃;所述的规定温度进一步优选为550℃。
本发明的处理工艺,能很好的提高电机冲片间的绝缘电阻,降低了电机铁耗,提高了电机的性能,对降低电机耗材有重要意义;而且,处理过程简便易行,成本低,效果好,便于实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a、将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烘箱)内通风加热至450℃的规定温度,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保温1小时;
b、将保温后的电机定子冲片取出置于空气中,电机定子冲片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
将实施例1得到的电机定子冲片进行测试时,电机功率设定为90W;
实际测得如下数据:定子铜耗(PCU1)为1362W,转子铜耗(PCU2)为866W,定子铁耗(Pfe)为1642W,机械耗(Ppw)为1645W,杂散损耗(Ps)为481,电机能量转化效率(η)为93.7%,功率因素(cosφ)为0.92,电机温升(θ)为74K。
实施例2
a、将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通风加热至520℃的规定温度,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保温1.5小时;
b、将保温后的电机定子冲片取出置于空气中,电机定子冲片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
将实施例2得到的电机定子冲片进行测试时,电机功率设定为90W;
实际测得如下数据:定子铜耗(PCU1)为1362W,转子铜耗(PCU2)为878W,定子铁耗(Pfe)为768W,机械耗(Ppw)为1655W,杂散损耗(Ps)为481,电机能量转化效率(η)为94.5%,功率因素(cosφ)为0.92,电机温升(θ)为72 K。
实施例3
a、将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通风加热至550℃的规定温度,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保温1.2小时;
b、将保温后的电机定子冲片取出置于空气中,电机定子冲片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
将实施例3得到的电机定子冲片进行测试时,电机功率设定为90W;
实际测得如下数据:定子铜耗(PCU1)为1360W,转子铜耗(PCU2)为882W,定子铁耗(Pfe)为687W,机械耗(Ppw)为1650W,杂散损耗(Ps)为481,电机能量转化效率(η)为94.7%,功率因素(cosφ)为0.92,电机温升(θ)为68 K。
实施例4
a、将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通风加热至570℃的规定温度,加热至规定温度后电机定子冲片在加热装置内保温1.1小时;
b、将保温后的电机定子冲片取出置于空气中,电机定子冲片自然冷却至常温即可。
将实施例4得到的电机定子冲片进行测试时,电机功率设定为90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达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中达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001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