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火花塞用的主体配件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65301.2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25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那须弘哲;佐藤昭人;儿玉和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T21/02 | 分类号: | H01T21/02;C23C28/00;C25D11/38;F02P1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李亚;陆锦华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主体 配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用的火花塞、火花塞用的主体配件及火花塞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用于汽油发动机等内燃机的点火的火花塞具有如下构造:在中心电极的外侧设置绝缘体,进一步在其外侧设置主体配件,在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隙的接地电极安装于主体配件。主体配件通常由碳钢等铁系材料构成,在其表面实施用于防腐蚀的电镀的情况较多。作为镀层,采用Ni镀层和铬酸盐层的两层构造的技术是公知的(专利文献1)。但是发明人发现:在采用上述两层以上的镀层的情况下,在火花塞的铆接时变形的部位中的耐腐蚀性存在较大的问题。以下首先说明火花塞的构造例和铆接工序,并说明耐腐蚀性存在问题的铆接变形的部位。
图1是表示火花塞的构造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该火花塞100具有:筒状的主体配件1;前端部突出而嵌入该主体配件1内的筒状的绝缘体2;以使前端部突出的状态设置于绝缘体2的内侧的中心电极3;以及配置为一端与主体配件1接合且另一端侧与中心电极3的前端相对的接地电极4。在接地电极4与中心电极3之间形成火花放电间隙g。
绝缘体2由例如氧化铝或氮化铝等陶瓷烧结体构成,在其内部具有用于将中心电极3沿着绝缘体2的轴方向嵌入的贯通孔6。在贯通孔6的一个端部侧插入并固定端子配件13,在另一端部侧插入并固定中心电极3。另外,在贯通孔6内,在端子配件13与中心电极3之间配置有电阻体15。该电阻体15的两端部分别经由导电性玻璃密封层16、17而与中心电极3和端子配件13电连接。
主体配件1通过碳钢等金属而形成为中空圆筒状,构成火花塞100的壳体。在主体配件1的外周面形成有用于将火花塞100安装于未图示的发动机组的螺纹部7。此外,在将主体配件1安装于发动机组时,六边部1e为与扳手(spanner)、板钳(wrench)等工具卡合的工具卡合部,具有六边状的横截面形状。在主体配件1的后方侧(图中的上方)的开口部的内表面与绝缘体2的外表面之间,在绝缘体2的凸缘状的突出部2e的后方侧周缘配置有环状的密封条62,在其更后方侧按顺序配置有滑石等充填层61和环状的密封件60。在组装时,将绝缘体2朝向主体配件1压入到前方侧(图中的下侧),在该状态下将主体配件1的后端的开口边缘朝向密封件60(进一步说是作为铆接支撑部的功能的突出部2e)并向内侧铆接,从而形成铆接部1d,主体配件1相对于绝缘体2固定。
在主体配件1的螺纹部7的基端部嵌入有衬垫30。该衬垫30为弯曲加工碳钢等金属板原材料而成的环状的部件,通过将螺纹部7拧入气缸盖侧的螺纹孔,在主体配件1侧的凸缘状的气体密封部1f与螺纹孔的开口周缘部之间,在轴线方向上被压缩和压挤而变形,达到密封螺纹孔与螺纹部7之间的间隙的作用。
图2是表示将主体配件1铆接固定于绝缘体2的工序的一例的说明图(省略描绘接地电极4)。首先,如图2(b)所示,相对于图2(a)所示的主体配件1,将在贯通孔6内预先组装有中心电极3及导电性玻璃密封层16、17、电阻体15及端子配件13的绝缘体2从主体配件后端的插入开口部1p(形成应成为铆接部1d的铆接预定部200)插入,成为经由密封片63使绝缘体2的卡合部2h与主体配件1的卡合部1c卡合的状态。
而且,如图2(c)所示,从主体配件1的插入开口部1p侧将密封条62配置到内侧,形成滑石等充填层61后,进一步配置密封条60。而且,使用铆接模具111,将铆接预定部200经由密封条62、充填层61及密封条60铆接到作为铆接支撑部的突出部2e的端面2n,从而形成图2(d)所示的铆接部1d,主体配件1铆接固定于绝缘体2。此时,除了铆接部1d以外,位于六边部1e与气体密封部1f之间的槽部1h(图1)也由于铆接时的压缩应力而弯曲变形。其原因是,铆接部1d和槽部1h的厚度是主体配件1中最薄的,且容易变形。此外,槽部1h也称为“薄壁部”。在图2(d)的工序后,将接地电极4向中心电极3侧进行弯曲加工而形成火花放电间隙g,由此完成图1的火花塞100。此外,图2说明的铆接工序为冷铆接(专利文献2),但也可以利用热铆接(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845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1418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25758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023333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7-2703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653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尾部灌装软袋的灌装密封装置
- 下一篇:新型顶升旋转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