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3919.7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9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内川哲哉;谷岛健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1B39/48 | 分类号: | C01B39/48;C01B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李晓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dr 型沸石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可用于催化剂、催化剂载体、吸附剂、气体分离膜、渗透汽化膜等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沸石根据其晶体结构分类,存在被称为LTA、MFI、MOR、AFI、FER、FAU、DDR的许多种类(型)。
其中,DDR(Deca-Dodecasil 3R)是主成分为二氧化硅构成的晶体,其晶体结构内,通过含有氧八元环的多面体而形成细孔。DDR型沸石的孔径为4.4×3.6埃,在各种沸石的孔径中是比较小的。
DDR型沸石,除了较小的孔径,具有对于低分子气体的固有的吸附特性。因此,DDR型沸石适宜用作仅分离特定低分子气体的吸附剂。例如,可通过令DDR型沸石为膜状,用作对于低分子气体的分子筛膜。
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所知的有,作为结构导向剂使用1-金刚烷胺,再以胶体二氧化硅、乙二胺及水为原料,通过在这些原料中添加DDR型沸石的晶种,进行水热合成,令DDR型沸石晶体生长的方法。该制造方法可制作不含铝的全硅DDR型沸石(专利文献1、2)。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833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67991号公报
但是,传统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中,水热合成需时长,而且为制造DDR型沸石的单晶,必须在水热合成中对原料溶液始终进行搅拌。
此外,传统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中,由于1-金刚烷胺为水难溶性,因此要通过令1-金刚烷胺溶解于乙二胺,改善水热合成的条件。但是,乙二胺是PRTR制度[Pollutant Release and Transfer Register:对可能对人体健康或生态有害的化学物质,向国家报备对环境(大气、水、土壌)的排放量等,由国家收集、公布化学物质的排放量等的制度]对象物质,为了进一步减少对于环境的影响,需要有可以不使用乙二胺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
此外,也要求可以低成本地制造DDR型沸石。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可使用对环境影响低的材料实施、水热合成的时间短、无需对原料溶液始终进行搅拌,而且制造成本低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者等发现了使用了1-金刚烷胺盐酸盐的DDR型沸石的合成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即,根据本发明,可提供以下所示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
[1]一种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包括:调制含有1-金刚烷胺盐酸盐、二氧化硅(SiO2)和水,1-金刚烷胺盐酸盐/SiO2的摩尔比为0.002~0.5且水/SiO2的摩尔比为10~500的原料溶液的原料溶液调制工序,和通过将上述原料溶液与DDR型沸石粉末在接触状态进行加热处理,将上述DDR型沸石粉末作为晶种令DDR型沸石晶体生长的晶体生长工序。
[2]根据上述[1]所述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原料溶液不含乙二胺。
[3]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原料溶液调整工序包括:使用二氧化硅溶胶调制含有上述二氧化硅(SiO2)的上述原料溶液的工序,和调节上述原料溶液pH的pH调节工序。
[4]根据上述[1]~[3]任意一项所述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原料溶液调制工序中,使用二氧化硅溶胶令其含有上述二氧化硅(SiO2),调制含有的氢氧化钠(NaOH)为NaOH/1-金刚烷胺盐酸盐的摩尔比为1.0以下上述原料溶液。
[5]根据上述[1]~[4]任意一项所述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晶体生长工序中,通过在上述原料溶液中分散上述DDR型沸石粉末,令上述原料溶液与上述DDR型沸石粉末接触。
[6]根据上述[1]~[5]任意一项所述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晶体生长工序中,通过在分散有上述DDR型沸石粉末的上述原料溶液中浸渍载体,令DDR型沸石在上述载体上结晶生长。
[7]根据上述[1]~[4]任意一项所述的DDR型沸石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晶体生长工序中,通过在上述原料溶液中浸渍附着有上述DDR型沸石粉末的载体,令上述原料溶液与上述DDR型沸石粉末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9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盖模具
- 下一篇:圆锯片径向与切向复合应力碾压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