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绕气囊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49985.7 | 申请日: | 2010-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11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裕树;D·J·拉迪;D·A·伯顿;K·科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60R21/206 | 分类号: | B60R21/206;B60R21/2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苏娟;朱利晓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卷绕 气囊 装置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气囊装置,包括:
至少一个气囊壳体接口腔室,其附接到气囊壳体;
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其位于所述至少一个气囊壳体接口腔室的下游;
至少一个肘部,所述至少一个肘部将所述至少一个气囊壳体接口腔室与所述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流体连接,并能够可控地调节经由至少一个开口进入所述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的气流,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使得气体能够在所述肘部和所述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之间来回流动;
所述至少一个肘部具有内部构造,其包括允许气体在所述肘部和所述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之间来回流动的至少一个开口,并且控制所述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的定向展开,使得在展开时,所述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的下游端在第一方向上、接着在至少一个第二方向上向外离开气囊壳体,从而所述缓冲腔室的展开方向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改变,由此至少部分围绕所述车辆的部件卷绕,并至少临时将所述缓冲腔室置于所述部件和乘员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气囊缓冲腔室包括气囊腿部缓冲腔室,所述部件是仪表板,并且所述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方向改变包括向上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在展开期间,所述肘部呈现基本凹式的相对刚性的内部偏转表面,该偏转表面使得气流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方向上重新定向。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大体相对的面板,此面板连接在一起以限定所述至少一个气囊腿部缓冲腔室、所述壳体接口腔室或者这两种腔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大体相对的面板包括前面板和连接到所述前面板的单独的后面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至少两个大体相对的面板利用至少一个系绳连接在一起以整体地限定所述肘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至少两个大体相对的面板利用其中具有开口的至少一个大体平的面板系绳连接在一起以限定所述肘部,所述系绳还将所述至少一个腿部缓冲腔室与所述肘部分开。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肘部包括具有长度(A)的面向内部面板和具有比长度(A)长至少约1.5倍的长度(C)的面向外部面板,所述面向内部面板通过具有系绳长度(B)的第一系绳和具有比长度(B)长的系绳长度(D)的第二系绳系到面向外部面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肘部包括具有长度(A)的面向内部面板和具有比长度(A)长至少约2倍的长度(C)的面向外部面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气囊装置不含任何阀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至少一个系绳包括细长面板,该面板中具有至少一个开口,在气体离开所述肘部进入所述腿部缓冲腔室或缓冲腔室时气体流过该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限定肘部的每个系绳包括细长面板,该面板中具有至少一个开口,经过此开口,气体能够自由流入或流出邻接的腔室。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至少一个系绳邻近所述肘部的各端,并且各自构造有气体流过的至少一个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至少一个系绳邻近所述肘部的各端,并且各自构造有气体流过的至少一个开口,并且用于气体流动的开口在肘部的邻接所述壳体接口腔室的端部处较大,从而随着气体进入所述肘部,气体临时积累在肘部中,造成所述肘部变坚硬并有效地将气体的进一步流动偏转到所述腿部缓冲腔室或缓冲腔室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肘部与所述至少一个壳体接口腔室或者所述至少一个气囊腿部缓冲腔室成整体。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气囊装置,其中,所述装置是气囊模块的一部分,该气囊模块包括充气机和具有开口的壳体,展开后所述气囊的至少一个气囊腿部缓冲腔室经过此开口离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合成株式会社,未经丰田合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998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悬挂系统和悬挂结构
- 下一篇:流体的快速输送和/或抽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