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6432.6 | 申请日: | 2010-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70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茂己;中根正之;土屋孝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7/00 | 分类号: | H02J17/00;B60L11/18;H01G9/155;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于无线电力传送系统的受电设备中的蓄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国专利厅发布的以下专利材料提出了一种方法,使用电磁感应、微波、电场的共振或者磁场的共振以无线方式对电动汽车的电池送电而不使用送电线缆。
JP2009-106136A,2009年5月14日发布,
JP2002-152996A,2002年5月25日发布,
JP2008-054424A,2008年3月5日发布,
JP2006-174676A,2006年6月29日发布以及
Japan Patent S erial No.3985390,2007年10月3日发布。
另外,在2007年6月6日发布的“Wireless Power Transfer via Strongly Coupled Magnetic Resonances”,Science Vol.317,pages83-86中记载了使用电场的共振或者磁场的共振的送电技术例如能够超过几米的较大间隔发送几千瓦的大电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这种无线电力传送系统中,实现受电设备的省空间化、低成本化以及提高电力传送效率。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装置,对从供电设备通过无线电力传送系统传送的电力进行蓄电,该蓄电装置具备串联或者并联连接的多个蓄电单元,各蓄电单元具备:蓄电元件,其蓄积电荷;容器,其收装蓄电元件;受电天线,其接收通过无线电力传送系统传送的电力;以及充电控制电路,其使用由受电天线接收的电力对蓄电元件进行充电。
本发明的详细以及其它特征、优点在说明书的以下记载中说明,并且表示在附图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蓄电装置的、车辆用无线电力传送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2是说明与无线电力传送系统的配置有关的变化例的车辆用无线电力传送系统的概要结构图。
图3是表示图1的车辆用无线电力传送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说明内置于各蓄电单元中的控制器所执行的充电控制例程的流程图。
图5A~图5D是蓄电单元的主视图、俯视图、后视图以及垂直截面图。
图6是图5D的部分VI示出的蓄电单元主要部分的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7A~图7G是说明蓄电单元制造工艺的蓄电单元的垂直截面图。
图8是本发明的蓄电模块的俯视图。
图9是车辆搭载状态下的蓄电装置的概要结构图。
图10是说明供电设备与蓄电装置的位置关系的车辆的概要俯视图。
图11与图10类似,但是表示其它位置关系。
图12与图10类似,但是表示其它位置关系。
图13是表示蓄电装置的各地点中的接收电量与蓄电电量的图。
图14A~图14C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主视图、垂直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15是图14B的部分XV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蓄电单元主要部分的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16A~图16C与图14A~图14C类似,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17是图16B的部分XVII示出的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蓄电单元主要部分的放大垂直截面图。
图18A~图18C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蓄电单元内部的主视图、蓄电单元的垂直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19A~图19F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制造工艺的蓄电单元的垂直截面图。
图20A~图20C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主视图、垂直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21A~图21C是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主视图、垂直截面图以及俯视图。
图2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次级自谐振线圈的配置的电绝缘膜的俯视图。
图23A以及图23B是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主视图以及垂直截面图。
图2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次级自谐振线圈以及次级线圈的配置的层压膜的俯视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立体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垂直截面图。
图27A~图27C是说明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制造工艺的蓄电单元垂直截面图。
图28A以及图28B是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的蓄电单元的容器的主视图以及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优迪卡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64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