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主动的死角照明的汽车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1065.0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A·施瓦茨豪普特;I·韦格;U·维泽尔;J·W·维尼特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姆勒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93 | 分类号: | G01S13/93;G01S15/93;G01S17/93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张亚非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主动 死角 照明 汽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其具有用于照亮汽车周围环境的照明装置和用于检测汽车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检测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通过利用照明装置照亮汽车周围环境和检测汽车周围环境中的物体来运行汽车的方法。
背景技术
许多汽车制造商目前提供观察汽车的直接周围环境的监测系统。最常见的基于超声波的系统之一——尤其在客车(Pkw)领域——是所谓的泊车辅助装置或停车电子系统。该系统利用安装在汽车前面和后面的总计十个超声波传感器工作。
MAN为载重汽车(Lkw)领域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声波的起步报警系统,该系统例如在文献DE 10 2006 002 232 A1中有所介绍。这种系统利用约10个传感器覆盖汽车驾驶室的前角。但该系统仅在驻车情况下工作并且仅在低于事先储存的基准距离进行起步的情况下才发出报警。因此这种系统在总体应用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因为检测区主要集中在驾驶室旁的小范围内并且仅在从驻车状态起动时才报警。此外,这种系统受传感器设置的限制而不能监测汽车旁的死角。
此外,文献DE 10 2006 007 173 A1公开了一种用于识别从侧面向汽车靠近的物体的汽车周围环境识别系统。死角雷达传感器检测在侧面位于汽车旁边的死角区。该死角区与前雷达传感器的检测区相交。
此外文献DE 296 17 413 U1介绍了一种用于汽车周围难于看到或看不到的区域的监测装置。监测装置的传感器和报警指示器仅在汽车驻车与一预先规定的界限速度之间的速度范围内工作。
死角辅助单元或转向辅助单元一般探测在侧面处于汽车旁边的障碍物(例如在停止在信号灯处的载重汽车旁边的骑车人或行人)。载重汽车的驾驶员在黑天时在后视镜中经常看不到或只能有限地看到这些障碍物。骑车人和行人经常意识不到这种情况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因此在于,使汽车的侧面周围环境能够得到更好的监测。
依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和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来实现。依据本发明的扩展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
因此提供一种汽车,具有:
-用于照亮汽车周围环境的照明装置,以及
-用于检测汽车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检测装置,
其中,
-当所述检测装置在汽车周围环境中检测出物体时所述照明装置(20)被自动接通。
此外提供一种用于通过如下方式来运行汽车的方法:
-由照明装置照亮汽车周围环境,以及
-检测在汽车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其中,
-当在汽车周围环境中检测出物体时使照明装置自动接通。
汽车周围环境优选是死角区,也就是尽管有后视镜汽车驾驶员仍看不到的空间。此外具有优点的是,照明装置设置在汽车的副驾驶侧。此外,汽车上具有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接收检测装置的信号和至少一个另外的汽车信号(例如针对转弯、起步、变更车道等的汽车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信号来驱控照明装置。
在一种特定的实施方式中,在检测装置在汽车周围环境中检测出运动的物体时照明装置无条件地/一定被接通。依据另一方面,在由检测装置检测出静止的物体的情况下,仅在所述静止的物体还处于由汽车内部的计算装置估计的、汽车的行驶通道内时所述照明装置被接通。此外具有优点的是,在挂入汽车的倒档并且汽车的行车照明系统被接通时,使照明装置自动接通。
附图说明
现借助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示出汽车上的传感器位置;
图2示出传感器距离相加的示意图;
图3示出动态的有效范围界限;
图4和5示出利用超声波传感器确定物体位置的网格化图;
图6示出距离、驾驶员意图、紧急性和报警级别之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7示出起步时前部监测的报警方案;
图8和9示出利用超声波传感器确定物体位置的网格化图;
图10和11示出用于确定物体相对位置的示意图;
图12-14是用于示出物体在后视镜中位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15示出具有侧面照明装置的汽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介绍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姆勒股份公司,未经戴姆勒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10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