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柴油发动机的废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9306.8 | 申请日: | 2010-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9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奥田贡;中平敏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F01N3/02 | 分类号: | F01N3/02;B01D46/42;F02M27/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宋晓宝;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柴油发动机 废气 处理 装置 | ||
1.一种柴油发动机的废气处理装置,通过可燃气体生成器(1)生成可燃气体(4),并使该可燃气体(4)在DPF(5)的上游从可燃气体排出口(6)向废气通道(7)排出,利用废气(8)中的氧气使该可燃气体(4)燃烧,借助燃烧热使废气(8)升温,从而利用废气(8)的热量来燃烧除去留在DPF(5)中的PM,其特征在于,
在可燃气体生成器(1)中形成有可燃气体生成触媒室(11),在该可燃气体生成触媒室(11)内容置有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在可燃气体生成触媒室(11)的始端部配置有环状壁(14),在该环状壁(14)的内侧形成有空燃混合室(12),通过向该空燃混合室(12)供给空气(3)和液体燃料(2),在空燃混合室(12)内形成空燃混合气体(23),并将该空燃混合气体(23)向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供给,通过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生成可燃气体(4),并且,
在环状壁(14)的中心部内嵌有芯件(15),在环状壁(14)的内周面(16)与芯件(15)的外周面(18)之间形成有空燃混合室(12),空燃混合室(12)内的空燃混合气体(23)从空燃混合室(12)的末端部向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的靠中心部供给,
采用加热器(25)作为芯件(15),加热器(25)的放热外周面(26)露出在空燃混合室(12)内,在开始生成可燃气体(4)时,从加热器(25)的放热外周面(26)直接向空燃混合室(12)放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环形的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的内周形成有空燃混合气体入口面(27),在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的中心部内嵌有芯件(15),在空燃混合气体入口面(27)与芯件(15)的外周面(18)之间形成有空燃混合气体导入间隙(28),空燃混合室(12)内的空燃混合气体(23)从空燃混合室(12)的末端部经由空燃混合气体导入间隙(28)向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的靠近中心的空燃混合气体入口面(27)导入,
用作为芯件(15)的加热器(25)的放热外周面(26)露出在空燃混合气体导入间隙(28)内,在开始生成可燃气体(4)时,从加热器(25)的放热外周面(26)直接向空燃混合气体导入间隙(28)放热。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油发动机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环状壁(14)的内周面(16)的末端部形成有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部(17),在该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部(17)与芯件(15)的外周面(18)之间形成有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间隙(20),
在环状壁(14)的内周面(16)和芯件(15)的外周面(18)中的一个面(16)上形成有间隔突起(29),使另一个面(18)与间隔突起(29)相抵接,
环状壁(14)的内周面(16)及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部(17)通过间隔突起(29)来与芯件(15)的外周面(18)相互对位。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油发动机的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环状壁(14)的内周面(16)的末端部形成有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部(17),在该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部(17)和芯件(15)的外周面(18)之间形成有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间隙(20),
在环状壁(14)的内周面(16)和芯件(15)的外周面(18)中的一个面(16)上形成有间隔突起(29),使另一个面(18)与间隔突起(29)相抵接,
环状壁(14)的内周面(16)及空燃混合气体供给节流部(17)通过间隔突起(29)来与芯件(15)的外周面(18)相互对位,并且,
在可燃气体生成触媒室(11)中内嵌有环形的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在环状壁(14)的末端部形成有嵌合突起(30),该嵌合突起(30)内嵌在可燃气体生成触媒室(11)的周壁(10)的始端部,由此通过可燃气体生成触媒室(11)的周壁(10)、环状壁(14)、间隔突起(29),来使可燃气体生成触媒(13)的空燃混合气体入口面(27)与芯件(15)的外周面(18)相互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930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前照灯
- 下一篇:用于水处理水道的上下交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