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马达、尤其车辆中的伺服马达或驱动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9293.4 | 申请日: | 2010-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4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M.巴特;K-J.罗特;A.诺伊鲍尔;A.埃维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9/00 | 分类号: | H02K9/00;H02K9/22;H02K1/14;H02K3/5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永波;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马达 尤其 车辆 中的 伺服 驱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电动马达,尤其车辆中的伺服马达或驱动马达。
背景技术
在DE 10 2007 034 195 A1中描述了一种内转子电动马达,其定子具有位于径向外部的定子环以及多个分布在圆周上的并且径向向内延伸的用于容纳可通电的线圈的支承齿。所述定子环由大量单个的接地段组成,所述接地段在装配的状态下形成了连续的定子环。
由DE 10 2004 008 936 A1公开了用于永磁激励的直流马达的电枢,其电枢体具有接地环,该接地环带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用于容纳相应的电枢绕组的电枢齿。该电枢在定子壳体中环绕,在该定子壳体的内侧上布置永磁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用简单的措施改善电动马达的效率。尤其应该确保良好的导热作用。
该任务按本发明用权利要求1的特征得到解决。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案。
按本发明的尤其构造成内转子马达的电动马达包括定子以及可旋转支承的转子,其中这两个部件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大量布置在圆周上的支承齿并且每个支承齿设有缠绕的线圈。按本发明提出,为至少一个支承齿分配沿轴线方向延伸的具有导热介质的导热通道。该导热通道优选在电动马达的轴向长度上延伸,其中原则上也可以考虑在轴向的部分长度上延伸,例如在电动马达的三分之一、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二或者说四分之三的轴向长度上延伸。所述导热通道用导热介质填充,该介质与现有技术的实施方式相比确保了更好的导热作用。这允许使用具有改善效率的更轻并且功率更密集的电动机器,所述机器由于其紧凑的实施方式在运行时具有较高的热密度,然而这可以经由导热通道进行调节。由此,导热通道负责有效的冷却,从而避免由热引起的损坏。
尤其在具有大量分层的板片的支承齿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导热通道来说除了导热功能外还适合固定板片的功能,其中大量板片沿轴线方向分层地组成了支承齿。导热介质要么直接施加到支承齿的罩面上并且由此延伸通过大量单个的板片,由所述板片组成了支承齿。然而也可以进行以下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导热通道构造成凹槽,该凹槽通过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板片延伸,其中将导热介质置入凹槽中。由此,对于导热介质来说也适合于通过粘贴将板片固定在一起的功能。
根据另一有利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热介质也具有电绝缘的特性并且有针对性地施加到支承齿的罩面上,该罩面由线圈线卷绕。在该实施方式中,介质位于线圈绕组和支承齿的表面之间并且形成电绝缘。此外,将介质施加到支承齿的表面上引起了不同表面轮廓中的高度拉平或者说补偿,表面轮廓可以通过大量分层的板片形成,由所述板片形成了支承齿。此外,也实现了声学上缓冲的作用。
如上面已经示出的,作为导热通道一方面考虑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穿过板组的通道状的凹槽,该凹槽用导热介质填充。另一方面也可以在固定支承齿的支承环的罩面上设置一个或者多个沿轴线方向延伸的由导热介质制成的导热通道。最后所述的实施方式的突出之处在于,在板组中不需要凹槽,由所述板组制成支承齿。然而必要时也可以考虑支承齿中的凹槽与支承环罩面上施加导热通道的组合。
原则上,所述导热通道不仅可以设置在定子中,而且也可以设置在转子或者说电枢中。根据电动马达的实施方式,所述定子具有支承环,该支承环带有在其上沿径向向内延伸的支承齿,所述支承齿分别是可通电的线圈的载体,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在支承环罩面上有导热通道的实施方式中在支承环的径向外侧上进行定位是有利的。相反,如果转子或者说电枢由带有径向向外延伸的支承齿的支承环组成,那么该导热通道可以布置在位于径向内部或者外部的支承环罩面上。
在具有置入支承齿中的通道的实施方式中,该通道完全在各个支承齿内部延伸,不仅考虑在定子上的应用,而且考虑在转子或者说电枢上的应用。所述通道有利地在支承齿底部的范围内延伸,尤其在支承齿底部和支承环之间的过渡中延伸。出于稳定性缘故,所述导热通道与支承环罩面间的径向间隔有利地至少选择得与位于相邻的支承齿之间的线圈容纳空间和支承环罩面间的径向间距一样大。这意味着所述导热通道不比线圈容纳空间更靠近支承环罩面。
作为导热通道在支承齿底部中定位以及其尺寸的其它标准,如此选择由支承齿中导热通道形成的两个臂的厚度,使得其不低于支承齿在其最狭窄位置上的宽度的一半。由此,所述导热通道在支承齿中沿圆周方向占据较小的宽度,由此确保了两个臂的厚度合在一起至少相当于支承齿在其最狭窄位置上的厚度。由此也确保了支承环与支承齿的良好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92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通量高效率纳米纤维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图案化基板及其构成的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