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布置在混合动力车中的内燃机进行适应处理和/或诊断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35239.2 | 申请日: | 201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8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G.马勒布雷因;A.贝特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20/00;B60K6/48;B60W50/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永波;杨国治 |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布置 混合 动力 中的 内燃机 进行 适应 处理 诊断 方法 装置 | ||
1.用于对布置在混合动力车中的内燃机进行适应处理和/或诊断的方法,所述内燃机与至少一个伺服机器(1)一起形成驱动单元(1、3),其特征在于,为了调节所述内燃机(3)的不同的运行状态而通过所述伺服机器(1)将正的或者负的驱动力矩转接到所述内燃机(3)上并且在所调节的工作点中确定所述内燃机(3)的至少一个工作参数。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机器构造为电动马达(1),该电动马达将负的驱动力矩施加到独立地运转的内燃机(3)上。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动力车稳定的运行中在所述内燃机(3)的负荷较高时实施所述适应处理和/或诊断,在所述混合动力车稳定地运行时所述电动马达(1)向所述内燃机(3)加荷。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动力车的行驶的运行中实施所述适应处理和/或诊断,方式是在驾驶员期望力矩未变化时所述电动马达通过负的驱动力矩的转接将所述内燃机(3)的工作点朝更高的负荷移动。
5.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混合动力车的行驶的运行中在所述内燃机(3)的工作点保持恒定时实施所述适应处理和/或诊断。
6.按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动力车尤其在车间中的试验台上稳定地运行的过程中作为所述内燃机(3)的工作点通过所述电动马达(1)来达到不同的负荷点,其中在每个负荷点中相应地跟随在机动车中所保存的行驶运行状态并且连续进行所述混合动力车的随车诊断。
7.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负荷点中在负荷较高时为混合物和空气填充适应处理调节精确的运行窗口。
8.按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的负荷点中在负荷较高时确定所述内燃机(3)的气缸的至少一个断火率。
9.按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1)连续经过其整个的关于转速的力矩特性曲线,其中在所述内燃机(3)的负荷范围内求得的断火率下降时推断出点火中的故障,而在负荷范围内在断火率保持相同时则认为在燃料喷射中出现故障。
10.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对所述驱动单元(1、3)的涡轮增压器系统进行泄漏检查,只要所述电动马达(1)的驱动力矩大于由该电动马达(1)驱动的内燃机(3)的驱动力矩就一直提高该电动马达(1)的转速,其中将在提高转速的过程中记录的增压压力特性曲线与额定特性曲线进行比较。
11.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进行空气系统诊断在节气阀打开时作为工作点通过所述电动马达来调节内燃机(3)的不同的转速并且将所测量的或者所计算的空气质量流量与所预料的空气质量流量进行比较。
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为电动马达(1)的伺服机器交替地向所述内燃机(3)转接正的和负的驱动力矩。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内燃机(3)的固定地调节的工作点优选转速来说确定所述内燃机(3)的气缸中的实际的相对的空气质量并且将其与预先给定的相对的空气质量进行比较,其中所述实际的相对的空气质量通过空气填充校正因数来得到校正。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马达(1)向没有产生独立的驱动力矩的内燃机(3)加载正的驱动力矩,其中测量所述电动马达(1)的正的驱动力矩并且随后在所述内燃机(3)的同一个工作点中由所述电动马达(1)向独立地工作的内燃机(3)转接负的驱动力矩,同样测量该负的驱动力矩,其中从所述电动马达(1)的所测量的负的驱动力矩及所测量的正的驱动力矩中求得由所述内燃机(3)完成的驱动力矩,从其中借助于组合特性曲线确定所述实际的相对的空气质量。
1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造为电动马达(1)的伺服机器将正的驱动力矩施加到本身不输出自己的驱动力矩的内燃机(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52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操作引线接合机的夹持系统的方法
- 下一篇:具有灰尘分离单元的吸尘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