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印制电导线连接于互连电池单元极接头上的设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2567.7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4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F·瓦尔穆特;T·施米德尔;A·施密特;R·瓦辛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采德尼克创新金属与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5K3/3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邓斐 |
地址: | 德国采***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制 导线 连接 互连 电池 单元 接头 设置 结构 | ||
1.用以将电路板(24)的印制电导线连接于借助电池单元连接件(17)互连的各电池单元(12)的极接头(14)上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电路板(24)相对于所述极接头(14)有净间距地固定,该电路板具有由包覆层(26)压注包封的冲压格栅(25),所述电池单元连接件(17)特别是以象鼻状弯头(32)或者销杆啮合到该冲压格栅中。
2.按照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电池单元连接件(17)突伸出的所述象鼻状弯头(32)在横向于所述电池单元连接件(17)的平面的方向上延伸。
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冲压格栅(25)的包覆层(26)的空隙(34)中相互面对的接线片(35)之间实现所述啮合。
4.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6)在电池单元连接件(17)的周围不高于所述极接头(14)鼓出。
5.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6)被锁止定位在用于分组设置电池单元(12)的壳体(13)上。
6.按照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壳体(13)逆着所述象鼻状弯头(32)的插入方向伸出的止动钩(27)在定位孔(28)处穿过所述包覆层(26)。
7.按照前述两个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连接件(17)也被锁止定位在所述壳体(13)上。
8.按照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元连接件(17)与电池单元(12)通过啮合在所述电池单元的极接头(14)中的盲孔(16)内的螺栓(20)相连接,而所述冲压格栅-包覆层(26)无轴向应力。
9.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覆层(26)上成型有一插头座(38),在所述冲压格栅(25)上冲压出来的插头脚(37)终止于该插头座中。
10.按照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脚(37)是与所述象鼻状弯头(32)以相同的插塞方向定向的。
11.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冲压格栅冲压出来的设备端子(40)穿过包覆层-空隙(34)从所述冲压格栅(25)的平面中弯出。
12.按照前述权利要求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设备端子(40)的端头部中冲压出来呈V形开口的狭长缺口,用以无钎焊地安装构件-接头(41)。
13.按照前述权利要求之任一项所述的设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压格栅-包覆层(26)在所述壳体(13)上的安装是与插头座(38)的插塞方向和电池单元连接件(17)的安装方向、还包括所述电池单元连接件的象鼻状弯头(32)的压入方向以及例如电阻(39)在电路板(24)上的装备方向以相同的方向定向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采德尼克创新金属与塑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采德尼克创新金属与塑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256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