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性执行机构及叉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7630.8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9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早濑功;平工贤二;山田弘幸;落合正巳;柳勇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25/24 | 分类号: | F16H25/24;B66F9/075;F16H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性 执行机构 叉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旋转驱动源的旋转运动转换为直动运动的线性执行机构和具有该线性执行机构的叉车。
背景技术
近年,作为环境问题及全球变暖对策的一环,替代以往的液压执行机构而将电动执行机构作为各种设备的执行机构加以利用的需求提高。这是由于若利用电动执行机构,则能够实现以下目标:不再需要液压设备中必须的工作油,因而成为环保对策;以及基于电动化而使效率提升,由此能够削减消耗动力;而且,能够活用再生动力从而进一步削减消耗动力;通过将能源从内燃机的燃料转换为电能,在执行机构运转现场能够降低当地的环境负载;而且,能够基于经由电池而进行的深夜电能利用而在广泛区域内实现能源的有效利用。这一趋势也影响到多用于工程机械等的液压缸那样的产生较大推力的线性执行机构的领域,承受大推力的电动线性执行机构的需求提高。
作为电动线性执行机构中所用的旋转-直动转换机构,包括作为配置在螺纹轴与螺母部件的间隙中的滚动体而利用小球的滚珠丝杠。但是,该技术中,螺纹轴及螺母部件与小球的接触为点接触,会产生较大的赫兹应力从而会发生压碎(flaking),因此,在用于大推力并要求长期寿命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充分的耐久性。
作为解决这一课题的线性执行机构,有一种方案,取代滚珠丝杠的小球而将以相对于螺纹轴的中心轴大致平行地设置的自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辊作为滚动体(参照日本特开昭61-286663号公报、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2594535号等)。另外,还有一种方案,将以设置在与螺纹轴的中心轴大致正交的平面上的自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辊作为滚动体(参照日本特公平6-17717号公报、日本实开昭62-91050号公报等)。这些技术通过将上述的辊用作滚动体而使辊和螺纹轴线接触(或达到接近线接触的接触状态),由此,降低赫兹应力并谋求针对压碎的耐久性的改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1-2866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2594535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平6-17717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实开昭62-910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为了如上所述使螺纹轴和辊线接触,需要使二者的接触部按照设计的那样以平行的状态接触。但是,在考虑现实的线性执行机构的情况下,因各零件存在尺寸误差,所以,在相对运动的零件间存在松动。这一情况,在组装状态或作用有载荷等的状态下,零件相互的位置关系及相对的姿势(倾斜)无法达到设计那样的理想状态,因此,这意味着需要考虑到产生松动的情况。
因此,由于产生尺寸误差,所以螺纹轴和辊的接触部无法按照设计那样平行。因此,由于螺纹轴和辊无法线状接触而是以单方接触状态(点接触)接触,因此,作为边缘载荷会产生较大的赫兹应力。需要将接触状态从点变成线,由此,接触部的方向性成为新的管理项目而被增加,因此,这意味着,对于尺寸误差及组装误差等的容许度降低。即,现实中,难以使螺纹轴和辊稳定地以线接触状态接触,降低赫兹应力从而改善针对压碎的耐久性的课题依然很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性执行机构,即使零件存在尺寸误差、零件间存在松动,也能够使辊和螺纹轴可靠地以线接触状态接触。
本发明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线性执行机构具有:螺纹轴;在该螺纹轴的外周上形成为螺旋状的螺纹牙;主辊,其具有与该螺纹牙的牙侧面接触的滚动面,通过以自转轴为中心旋转而经由所述滚动面在所述牙侧面上滚动;辊支承部件,其将该主辊以能够以所述自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方式支承;辊保持架,其针对经由所述滚动面而从所述牙侧面传递至所述主辊的力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所述辊支承部件,若所述主辊滚动则其相对于所述螺纹轴在所述螺纹轴的周围相对地旋转。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即使零件存在尺寸误差、零件间存在松动,也能够使辊和螺纹轴可靠地以线接触状态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性执行机构的侧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的II方向看到的线性执行机构的主视图。
图3是从图1中的III方向看到的线性执行机构的俯视图。
图4是从图1中的IV方向看到的线性执行机构的仰视图。
图5是图3及图4中的V-V剖视图。
图6是从图3将辊支承部件周边拿出单独表示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的VII-VII剖视图。
图8是从与图7相同的方向看到的辊支承部件的外观图。
图9是图4中的IX-IX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建机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建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6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