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品用杀菌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7583.7 | 申请日: | 2010-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24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川上大雄;西渕光昭;小谷博秀;山下泰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川上;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
| 主分类号: | A23L3/358 | 分类号: | A23L3/358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罗菊华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食品 杀菌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配合食品或食品制备设备等的杀菌中使用的煅烧钙或氢氧化钙而成的杀菌剂。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食品或调理器具的杀菌中主要使用次氯酸钠,其有作业时的气味,食品中的气味的残留、分解物的致癌性(三卤甲烷的生成)、在有机物的存在下的效果降低等的问题,因此需求新的杀菌方法的开发。
近年,公开了贝壳煅烧钙及作为其水和物的氢氧化钙中有抗菌性(专利文献1)、公开了此贝壳煅烧钙中配合有机酸盐的食品的制菌剂(专利文献2)、煅烧钙中配合多元醇脂肪酸酯及乙醇的食品用除菌剂(专利文献3)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22279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1-290044特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2724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但是,上述的制菌剂或除菌剂(以下,综合称之为“杀菌剂”)得不到充分的杀菌效果。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事实的发明,其主要的目的是以提供相比含有煅烧钙或氢氧化钙的以往的杀菌剂有更高的杀菌力的食品用杀菌剂作为课题。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重复了锐意研究的结果,通过将煅烧钙或氢氧化钙与乙醇和乳酸钠联用,发现得到高的杀菌效果,从而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要旨如下。
〔1〕食品用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为由煅烧钙、乙醇及乳酸钠配合而成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
〔2〕上述〔1〕所述的食品用杀菌剂,其中所述煅烧钙是选自牡蛎壳、扇贝壳、北极贝壳、卵壳或珊瑚壳的煅烧物中的1种或2种以上的混合物。
〔3〕上述〔1〕所述的食品用杀菌剂,其为代替煅烧钙配合氢氧化钙而成。
〔4〕上述〔1〕~〔3〕之任一项所述的食品用杀菌剂,其中所述煅烧钙或氢氧化钙的配合比例是0.01~15重量%、乙醇的配合比例是5~20重量%、乳酸钠的配合比例是0.02~20重量%。
〔5〕上述〔1〕~〔4〕之任一项所述的食品用杀菌剂,其中所述煅烧钙和氢氧化钙的平均粒径均为0.1~10μm。
〔6〕保存性改善的食品,其由上述〔1〕~〔5〕之任一项所述的食品用杀菌剂杀菌处理而得到。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杀菌剂由煅烧钙或氢氧化钙、乙醇及乳酸钠配合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构成,所以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他食中毒菌得到高的杀菌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在牛肉(肉脍)中使用本发明品的杀菌测试的结果的图。
【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杀菌剂,如上所述,作为有效成分配合着煅烧钙或氢氧化钙、乙醇及乳酸钠,所以可用于食品用途。食品用途是指,除了食品本身之外、也可适用于调理器具、调理设备等的食品制备设备。
本发明中使用的煅烧钙是成为本发明中涉及的杀菌剂的杀菌力的主体的成分,将牡蛎壳、扇贝壳、北极贝壳、卵壳或珊瑚壳等煅烧前的成分是碳酸钙的动性质来源的钙在600℃以上、优选在900~1200℃的温度煅烧或通电加热15~60分钟左右而得到,使主成分成为氧化钙。优选得到的煅烧钙的饱和水溶液的pH在11~13的范围内。煅烧钙的平均粒径通常是0.1~10μm。上述的煅烧钙通常使用适合于食品添加物规格的。杀菌剂中的煅烧钙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但在杀菌力及经济性的方面,优选是0.01~15重量%,再优选是0.1~5重量%。
本发明的杀菌剂由以上述的煅烧钙作为必须成分含有的水溶液或水分散体组成,作为煅烧钙的主成分的氧化钙与水反应而生成氢氧化钙。然后,一般认为此氢氧化钙发挥杀菌效果。从而,本发明中代替煅烧钙而配合氢氧化钙也可。本发明中使用的氢氧化钙的平均粒径是通常0.1~10μm。上述的氢氧化钙通常使用适合于食品添加物规格的。杀菌剂中的氢氧化钙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但在杀菌力及经济性的方面,优选是0.01~15重量%,再优选是0.1~5重量%。另外,由于煅烧钙吸湿性高,为了提高处理容易度,也可将煅烧钙和氢氧化钙联用。
本发明中使用的乙醇优选通常适合于食品添加物规格。杀菌剂中的乙醇的配合比例不特别限定,通常以5~20重量%的范围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川上;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未经株式会社川上;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5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高频宽带高增益天线
- 下一篇:一种p型掺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