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27580.3 | 申请日: | 2010-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亮;坪内繁贵;奥村壮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4/505;H01M4/525;H01M4/587;H01M10/0525;H01M10/0569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1.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负极活性物质合剂含有通过X线衍射求出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8~0.4nm的碳材料;
电解液含有溶剂、添加剂与电解质;
上述溶剂在溶剂的总体积中含有大于95vol%的用(式1)表示的环状碳酸酯与用(式2)表示的链状碳酸酯:
[化1]
…(式1)
(式中,R1、R2、R3、R4表示氢及碳原子数1~3的烷基、氢及碳原子数1~3的卤化烷基的任意一种);
[化2]
…(式2)
(式中,R5、R6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卤化烷基的任意一种),
上述添加剂为表示通过分子轨道计算求出的LUMO能量值比通过碳酸乙烯酯的分子轨道计算求出的LUMO能量值还低的物质,HOMO能量值比通过碳酸亚乙烯酯的分子轨道计算求出的HOMO能量值还低的物质;
含上述溶剂、上述添加剂及上述电解质的电解液,在作用极使用玻碳构成的圆盘电极、对极使用白金电极、参照极使用锂电极、电位扫描速度1mV/s的LSV测定中,-0.05mA/cm2(还原侧的反应电流为负)以下值的还原反应电流值显示比1V低的电位,0.5mA/cm2(氧化侧的反应电流为正)以上值的氧化反应电流值显示比5.7V高的电位。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电解质为LiBF4及LiPF6的任意一种。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剂为选自磷酸三酯衍生物、磷化合物、环状砜衍生物、环状磺内酯衍生物、及链状酯衍生物构成的组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剂为用(式3)表示的磷酸三酯衍生物:
[化3]
…(式3)
(式中,R7、R8、R9表示氢、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卤化烷基、卤素的任意一种)。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剂为用(式4)表示的磷化合物:
[化4]
…(式4)
(式中,R10、R11、R12表示氢、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卤化烷基、卤素的任意一种)。
6.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剂为用(式5)表示的环状砜衍生物:
[化5]
…(式5)
(式中,R13、R14、R15、R16表示氢、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卤化烷基、卤素的任意一种)。
7.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剂为用(式6)表示的环状磺内酯衍生物:
[化6]
…(式6)
(式中,R17、R18、R19表示氢、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卤素的任意一种)。
8.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上述添加剂为用(式7)表示的链状酯衍生物:
[化7]
…(式7)
(式中,R20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卤化烷基、乙烯基、卤素的任意一种)。
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用(式1)表示的上述环状碳酸酯在上述溶剂中的组成比为18vol%~30vol%,用(式2)表示的上述链状碳酸酯在上述溶剂中组成比为70vol%~82vo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5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