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27580.3 | 申请日: | 2010-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0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亮;坪内繁贵;奥村壮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7 | 分类号: | H01M10/0567;H01M4/505;H01M4/525;H01M4/587;H01M10/0525;H01M10/0569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高输出功率性能,适于混合型汽车等使用的新型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从环境保护、节能的观点考虑,以发动机与马达作为动力源的组合混合型动力汽车(HV)已被开发、产品化。另外,将来,具有从电插头供给电力的系统的插电式混合型动力汽车(PHV)的开发也在进行。作为该混合型汽车的能源,也使用可反复充放电的二次电池。
其中,锂离子二次电池,与含镍氢电池的其他二次电池相比,从其工作电压高,易得到高输出功率这点考虑,可作为混合型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电源的大功率电池,今后其重要性越发增加。
从原理上说,可在宽广的电压范围内工作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必需有高的耐电压特性,可以采用有机化合物作溶剂的有机电解液。
其中,作为电解质有锂盐,作为溶剂有碳酸酯的电解液,具有高导电率,具有宽广的电位窗,故可广泛用作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电解液。
但是,含锂盐与碳酸酯溶剂的电解液,已知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表面起反应。该反应是使电解液劣化,缩短电池寿命的重要原因。为了抑制这些电极反应,提高电池寿命,不时在电解液中添加具有比溶剂高的还原反应电位的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其本身发生还原分解,在电极表面形成惰性被膜,抑制电解液与负极的电极反应。
但是,这些添加剂在负极侧具有被膜生成效果,而在正极侧不形成负极那样厚的被膜。因此,通过添加剂在低电位的氧化反应,因电解液的氧化分解、活性物质内部的分解反应而诱发活性物质的剥离等,使正极的电阻上升。然而,为使电池的低电阻化,必需选择形成抑制在负极副反应的被膜,同时不以低的氧化电位进行反应的添加剂。
电解液中的电解质、溶剂、添加剂的各个单体的氧化还原性,通过分子轨道计算法中的最高被占有分子轨道(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能量及最低非占有分子轨道(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能量的值,对其大小进行估计。但是,含电解质、溶剂、添加剂的混合体系的溶液中的电化学现象、与处理真空中1分子的分子轨道计算,本质上与物理模型不同。在这里必需通过近似实际体系的测定,探究氧化还原性。
作为评价添加剂的氧化还原性的方法,可以举出通过具有添加剂的电解液的线型电位扫描LSV测定(线型扫描电压,Linear Sweep Voltammetry)或CV(循环电压,Cyclic Voltammetry)测定,从扫描电位与反应电流值的关系,估计该值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有几个必需注意的问题点。第1,如不规定测定体系的电极构成及电位扫描速度的条件,扫描电位与反应电流值的关系,即使同样的电解液体系也变得不同。基本上是希望作为电极采用反应性低的白金电极或玻碳(Glass carbon)电极等。第2,在与实际电池内的电解液构成较类似的电解液体系内必需进行测定。
例如,专利文献1中,利用CV测定的结果,探索最佳的电解液组成,但对电解液中的所有成分的组成未加以限定。添加剂在电解液中并非独立存在,与构成电解质的解离的离子及溶剂发生相互作用。伴随着该作用通过添加剂分子内的电子状态的变化,氧化及还原的反应性也发生变化。但是,不必采用完全一致的组成,通过LSV测定及CV测定,在可得到同样结果的组成范围内,均可适用。
可形成表面被膜的负极碳材料,可大致区分为:通过X线衍射求出的(002)面的平均面间隔d002为0.38~0.4nm的碳质材料(本发明中把该材料定义为“难石墨化性碳”)、0.34nm~0.37nm的碳质材料(本发明中把该材料定义为“易石墨化性碳”)、0.335nm~0.34nm的碳质材料(本发明中把该材料定义为“石墨”)。这些碳材料的每单位重量的Li吸藏量各不相同,这表示电化学反应量不同。为了在电极表面有效形成低电阻被膜,必需规定与各碳材料相平衡的添加剂的量。
另外,这些效果,在电池的接触电阻高的状态下,该效果难以呈现,必需确保电极中的高集电性。
如上所述,为了制作可抑制电解液的劣化,具有高输出功率的锂离子电池,必需探索构成电解液的电解质、添加剂、溶剂的组成与比例、以及负极材料,必需探索最佳的构成。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用环状碳酸酯与链状碳酸酯作为电解液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但负极活性物质合剂,采用(002)面的平均面间隔为0.335~0.34nm的碳材料。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4-141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5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