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改进的干燥粉末药物输送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0059.7 | 申请日: | 2010-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8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查得·C·斯穆尼;班诺特·阿达莫;约翰·M·波利多洛;P·斯般瑟儿·堪赛;丹尼斯·欧文菲尔德;卡尔·R·萨伊;克里斯汀·碧灵斯;马克·T·马力诺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金德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9/72 | 分类号: | A61K9/72;A61K31/495;A61K38/28;A61M15/00;A61K9/00;A61K47/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肖善强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干燥 粉末 药物 输送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根据美国法典第35卷第119节(e)款,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3月4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为61/157,506、于2009年7月2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222,810和于2009年11月4日递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61/258,184的优先权,这些专利申请各自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涉及干燥粉末(干粉)吸入系统,该系统包括干燥粉末吸入器;药筒;和药物组合物,用于将药物输送到肺部管道和肺部循环中以治疗诸如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
如果对于额外的或可选的细节、特征、和/或背景技术合适的话,在本说明书中引用的所有文献及其引用的文献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引导活性成分进入循环系统的用于治疗疾病的药物输送系统有很多,包括口服、经皮施用、吸入施用、皮下施用和静脉施用。通过吸入输送的药物通常是以推进剂使用相对于空气中大气压的正压来输送。上述药物输送系统以气溶胶、雾化或气化状态输送。最近,用干燥粉末吸入器实现了向肺部组织的药物输送。干燥粉末吸入器可以是呼吸触发的或呼吸驱动的,并且可以通过如下来方式输送药物:将载体中的药物微粒转变成携带于流动中并由患者吸入的细干燥粉末。使用干燥粉末吸入器来输送的药物不再只是用于治疗肺部疾病,还可以使用特定药物来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糖尿病和肥胖。
用于输送药物到肺部的干燥粉末吸入器包含粉末制剂的剂量系统,其通常以整体形式供应或者被量化为存储在单位剂量室(例如硬明胶胶囊或泡罩包装)中的单个剂量(individual dose)。整体供应容器装有由患者操作的测量系统,以在吸入前从粉末中分离出单剂量(single dose)。定量给药的再现性需要药物制剂均匀,并且可以以一致的、可再现的效果向患者释放剂量。因此,当患者用药时,理想的是定量给药系统在吸入操作过程中有效地完全释放所有的制剂。然而,完全释放并非必需的,只要可以实现再现的定量给药即可。粉末制剂的流动特性和在这方面的长期物理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对整体供应容器来说比其对单一的单位剂量室更关键。单位剂量室(例如泡罩包装)可以更容易的实现良好的防潮,但是,为制造泡罩所使用的材料允许空气进入药物室,因而随后药物制剂失去了长期存储的可能。此外,使用泡罩通过吸入来输送药物的干燥粉末吸入器可能存在对肺部的剂量输送不一致的问题,上述问题是因为空气管道结构由于泡罩的膜被刺穿或被剥离发生变化而引起的。
在例如美国专利No.7,305,986和美国专利No.7,464,706中所描述的干燥粉末吸入器在吸入操作过程中通过胶囊内的粉末制剂解聚集可以产生初级药物颗粒或合适的吸入烟流,这些专利公开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在吸入过程中从吸入器的吹口部(mouthpiece)释放的细粉末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例如粉末制剂中的颗粒间作用力和使那些微粒分离使得它们适于吸入的吸入器的效率。通过肺部循环系统输送药物的好处很多,包括快速进入到动脉循环、避免被肝脏代谢分解药物、便于使用,即没有通过其他路径施用带来的施用不适。
由于缺乏实用性和/或制造成本高昂,到目前为止研发的用于肺部输送的干燥粉末吸入器产品只获得了很有限的成果。用现有技术的吸入器所观察到的一些持久的问题包括:设备的可靠性不足、为输送粉末而使用推进剂、定量给药不一致、装备不便、解聚集不良和/或缺乏患者配合。因此,发明人发现了这个需求,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干燥粉末吸入器,其具有一致的粉末输送特性、易于使用而不会感到不适、并且具有离散的几何形状,这将使得患者更加配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金德公司,未经曼金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00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