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薄膜及包括该散热薄膜的散热产品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19375.2 | 申请日: | 2010-10-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芮圣勋;郑龙培;金源国;金宗范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B3/34 | 分类号: | H05B3/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0 | 代理人: | 武晨燕;迟姗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薄膜 包括 产品 | ||
1.一种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薄膜包括:
基材片;
散热层,该散热层形成于所述基材片上,具有按照线形状形成图案的一个以上的散热部;以及
电极层,该电极层形成于所述散热层上,具有按照与所述线形状的散热部垂直的方向的线形状形成图案,而分别形成于所述基材片的两末端的第一及第二主电极以及从所述第一及第二主电极向与所述散热部平行的方向延长的一个以上的辅助电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宽度为5mm至15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层包括2个以上的散热部,上述散热部之间的间隔为7mm至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的厚度为1μm至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含碳纳米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在散热部之间的基材片中形成有冲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的两点电阻在0.4Ω/c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的两点电阻为0.4Ω/cm至0.7Ω/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的宽度为8mm至30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的厚度为5μm至25μ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主电极或第二主电极延长的辅助电极之间的间隔为5mm至30m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主电极延长的辅助电极与所述从第二主电极延长的辅助电极按照4mm以下的间隔隔开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从第一主电极延长的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二主电极的间隔或者所述从第二主电极延长的辅助电极与所述第一主电极的间隔为超出0mm且4mm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电极的宽度在0.5mm以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及第二主电极与所述散热部接触,所述辅助电极被形成于所述散热部的上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主电极包括:
第一垂直部,该第一垂直部向与所述散热部垂直的方向形成;
第二垂直部,该第二垂直部与所述第一垂直部平行地隔开,而在所述基材片的内侧方向形成;以及
水平部,该水平部连接所述第一及第二垂直部的终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电极及辅助电极中包含银。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薄膜进一步包括保护层,该保护层形成于所述电极层的上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薄膜,其特征在于,该散热薄膜进一步包括表面层,该表面层形成于所述电极层的上部。
20.一种散热产品,其特征在于,该散热产品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薄膜;以及
电压施加装置,该电压施加装置用于向所述散热薄膜的电极层施加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未经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93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