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车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5733.2 | 申请日: | 2010-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8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关户圣人;重松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L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彭会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车辆 结构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9年4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98779的优先权。该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98779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车辆的配线结构。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车辆结构,该电动车辆结构具有充电口,配线线束与充电口相连。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往往设置有充电口,充电口设置在车辆的前端。充电口构造为与电源线的插头连接,使得电力可通过充电口和线束供给到电池。线束将充电口与电池电连接。
发明内容
已经发现,对于日本公布专利公开文献No.11-332003中所公开的结构来说,更换(替换)充电口的工作很耗时,当为某种原因需要更换充电口时,这是不方便的。更具体地说,如果线束直接与充电口相连,那么为了更换充电口,就需要更换整个线束,或者将线束的导线与旧充电口脱开并将线束的导线与新充电口的端子重新连接。因此,更换充电口的工作很耗时。同时,如果线束用连接器与充电口连接,那么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即:在充电口因车辆碰撞或其它事故而损坏的情况下,连接器可能与充电口一起被损坏。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把连接器重新连接到线束上,并且更换充电口的工作费时费力。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的配线结构,该配线结构能够减少替换与配线线束相连的充电口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量。
鉴于已知技术的状态,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辆结构,其主要包括充电口、充电线束和中间连接器。充电口构造为设置在车辆的一部分上。充电线束包括第一配线部分和第二配线部分,其中,第一配线部分与充电口电连接,第二配线部分构造为与车辆的电气部件连接。中间连接器以可重复连接和断开的连接方式将充电线束的第一配线部分与充电线束的第二配线部分可拆卸地连接。
附图说明
现在参考构成原始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动车辆配线结构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动车辆配线结构的车身结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动车辆配线结构中的中间连接器的立体图;以及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电动车辆配线结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选择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从公开的内容可以明显地看出,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用于展示目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范围由后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方案限定。
首先参考图1,其中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动车辆1的电动车辆结构。虽然所示电动车辆结构是电动车辆1的前端,但是,根据需要和/或希望,电动车辆结构也可以是电动车辆的后端。在图中,箭头FR表示电动车辆1的朝前方向,箭头UP表示电动车辆1的朝上方向,箭头WD表示电动车辆1的横向。
如图1和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动车辆结构包括形成在电动车辆1的前部的前车舱2。前车舱2大致为由后侧的隔板3、位于横向两侧的一对翼子板(未示出)、以及位于前侧的保险杠4a和格栅4b包围的空间。前车舱2的上开口被发动机罩板4c覆盖,使得该上开口能够被打开和关闭。前车舱2容纳动力装置5、逆变器6、接线盒7、和电动车辆1的各种其它零件。动力装置5包括一体的电动机和减速齿轮,用于驱动电动车辆1。接线盒7构成本文提及的“电气部件”的一个实例。接线盒7容纳直流/直流转换器、保险丝、电压计、继电器等等。
如图2所示,前部侧板8设置在前车舱2的横向两侧的每一侧上。前部侧板8布置成大致沿着电动车辆1的纵向(前后方向)。发动机罩支撑部件9设置在每一侧上,其位置稍稍高于对应的前部侧板8。发动机罩支撑部件9布置成大致沿着电动车辆1的纵向。横梁10F和10R布置成大致沿着电动车辆1的横向横跨在左右前部侧板8之间。横梁10F和10R沿着电动车辆1的纵向相互间隔开。副部件11a和11b连接在两个横梁10F和10R上。副部件11a和11b用于增强横梁10F和10R,并且还用于连接例如逆变器6、接线盒7和PTC(正温特性热敏电阻)加热器(未示出)等部件。在本实施例中,前部侧板8、发动机罩支撑部件9、横梁10F和10R、以及副部件11a和11b都是用作电动车辆1的车身框架部件(车身)的结构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57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