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用臭氧分解NOX的废气清洁系统的灭菌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10694.7 | 申请日: | 201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411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01 |
发明(设计)人: | 广瀬智之;岩崎龙一;木村和宏;奥村成喜;新井清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赛安 |
主分类号: | A61L2/20 | 分类号: | A61L2/20;B01D53/56;B01D53/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王海燕 |
地址: | 日本和***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用 臭氧 分解 nox 废气 清洁 系统 灭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医疗器械例如医用的剪刀和导管以及其他灭菌可靠性要求提高的待灭菌物品的灭菌装置、引入灭菌装置的排气系统和通过使用灭菌装置实施的灭菌方法。
背景技术
按照惯例,已经广泛地使用用于杀灭例如存在于待灭菌物品上的细菌和病毒的气体灭菌装置,其中,将待灭菌物品例如医疗器械在杀菌剂气体例如氮氧化物(下文也简称作“NOx”)、臭氧和H2O2的气氛中容纳一段时期。然而,由于许多灭菌方法在市区在例如医院和实验室实施,因此用过的杀菌剂气体需要在进行中性化处理后释放至大气中。
例如,在使用通过杀菌剂气体生成组合物(composition)例如碳类二醇二氮烯鎓化合物产生的一氧化氮(下文也简称作“NO”)或NO和二氧化氮(下文也简称作“NO2”)的混合物的灭菌装置中,已采用处理方法,通过该处理方法,使用用于将NO转化成NO2的氧化剂和用于收集NO2的吸收剂去除杀菌剂气体。通过使用该方法,报道称可以将NO、NO2和NOx的浓度降低至LTWA水平(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第521118/2007号)。
另外可选地,在使用环氧乙烷的灭菌装置中,通过下述方法纯化废气:在填充有吸收剂例如活性炭、水和稀硝酸或热催化剂的气体处理池中使废气循环多次,以吸收环氧乙烷气体(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第312709/2000号)。
另一方面,作为去除柴油机的废气中的NOx的方法,已采用所谓的SCR方法,其中在发动机的废气通道中提供SCR催化剂,在SCR催化剂的上游侧设置用于供应还原剂例如氨的还原剂进料装置,以便通过SCR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使用从还原剂进料装置供应的氨来还原废气中的NOx(日本未经审查的专利公开第303826/2000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明了已在另一专利申请中提交的高浓度NO2发生方法,并且已研发出通过使用经上述方法获得的高浓度NO2气体而可靠性大大增强的灭菌装置。然而,由于从灭菌装置中排出的废气含有高浓度NO2气体,通过任何常规的NOx处理方法和装置均无法使所述废气在预定时间内变得无害至安全级别。结果,存在如下问题:使用高浓度NO2气体的灭菌装置在诸如医疗点不能实际应用。
鉴于上述情形,在设置臭氧发生器、利用通过臭氧或NO2的五氧化二氮(N2O5)或硝酸的转化反应的废气处理装置和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装置的基础上,本发明意在提供排气系统,其可以有效并可靠地纯化浓度超出正常水平的高浓度NO2废气。
本发明的排气系统是通过使用高浓度NO2气体将对待灭菌物品进行灭菌用过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系统,其包括臭氧发生器(ozone generator)、用于吸附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和废气中的NO2并通过臭氧和NO2的反应加速五氧化二氮或硝酸的产生以保留生成物(resultant)的气体处理装置、以及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装置。
换句话说,本发明是通过使用高浓度NO2气体将对待灭菌物品进行灭菌用过的废气排出的排气系统,其包括臭氧发生器;用于吸附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和废气中的NO2、并通过臭氧和NO2的反应加速五氧化二氮或硝酸的产生以保留生成物的气体处理装置;以及用于排出废气的排气装置。
优选地,臭氧发生器包括臭氧化发生器(ozonizer)和用于储存臭氧化发生器产生的臭氧的臭氧室。
优选地,在气体处理装置的上游侧还设置有用于调节废气中的NO2与臭氧的混合比的缓冲部。
优选地,气体处理装置使用吸附催化剂。
优选地,排气装置多次排出灭菌用过的废气。
本发明是包括下述构造的灭菌装置。所述灭菌装置包括:(a)通过循环路径配置的NO2气体供应系统,其中连接有用于储存高浓度NO2气体的腔室、等离子体发生器和循环装置,(b)经由第一开/关装置与腔室连接的灭菌室,和(c)经由第二开/关装置与灭菌室连接的排气系统。
优选地,腔室经由第三开/关装置与排气系统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赛安,未经株式会社赛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06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