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座椅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6084.X | 申请日: | 2010-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77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石崎啓祐;石本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N2/42 | 分类号: | B60N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孙丽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座椅 | ||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具有:
座椅靠背框架,在其上部安装有头部保护装置;
支承部件,其以独立于座椅靠背框架的方式被安装在坐垫框架侧或者车身侧,且在车辆发生后面碰撞时从车辆后方侧对落座乘员的腰部进行支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被设定为,与座椅靠背框架相比,对于来自车辆前方侧的载荷的刚性较高。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后侧抵接部,所述后侧抵接部在座椅靠背框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向车辆后方侧进行了相对移动时,与座椅靠背框架抵接。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前侧抵接部,所述前侧抵接部在座椅靠背框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向车辆前方侧进行了相对移动时,与座椅靠背框架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两侧抵接部,所述两侧抵接部在座椅靠背框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向车辆后方侧进行了相对移动时,与座椅靠背框架抵接,且在座椅靠背框架相对于所述支承部件向车辆前方侧进行了相对移动时,与座椅靠背框架抵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后侧抵接部在座椅靠背框架的后侧与座椅靠背框架对置配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前侧抵接部在座椅靠背框架的前侧与座椅靠背框架对置配置。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两侧抵接部以非接触状态被插入到贯穿孔中,所述贯穿孔在座椅左右方向上贯穿所述座椅靠背框架的侧部。
9.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被固定在倾斜连杆上,所述倾斜连杆被配置在坐垫的后部,且轴线方向两端部被支承在坐垫框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
左右一对的脚部,其被配置在座椅靠背的左右侧部上,且各个下端部被固定在所述倾斜连杆的轴线方向端侧;
乘员支承部,其在落座乘员的腰部的车辆后方侧,于座椅左右方向上对一对所述脚部的上端部之间进行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乘员支承部被形成为,板厚方向沿着座椅靠背的前后方向的板状。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具有乘员支承部,所述乘员支承部由管状构件构成,且被配置在落座乘员的腰部的车辆后方侧,
所述管状构件的轴线方向端部被设定为所述两侧抵接部。
13.一种车辆用座椅,
具有接触时间缩短单元,所述接触时间缩短单元在不使头部保护装置相对于座椅靠背框架向车辆前方侧进行相对移动的条件下,缩短从车辆发生后面碰撞起到落座乘员的头部与头部保护装置抵接为止的时间。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接触时间缩短单元具有输入载荷降低单元,所述输入载荷降低单元降低在车辆发生后面碰撞时从落座乘员向座椅靠背框架输入的载荷。
15.如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所述接触时间缩短单元具有头部旋转半径缩短单元,所述头部旋转半径缩短单元缩短在车辆发生后面碰撞时的、落座乘员的头部的旋转半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608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玫瑰冰淇淋、雪糕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埋入物用材料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