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EL显示装置的显示方法和有机EL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2967.3 | 申请日: | 2010-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28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濑川泰生;中村哲朗;小野晋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徐健;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el 显示装置 显示 方法 | ||
1.一种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有机EL显示装置具有显示面板,并在所述显示面板所使用的预定的存储单元中存储修正参数,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第1步骤,准备具有多个像素单元的电路基板,所述像素单元包括电压驱动的驱动元件和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1电极与所述驱动元件的栅电极连接,第2电极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连接;
第2步骤,使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所包括的电容器保持与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对应的对应电压,使用第1测定装置从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读出所述电容器所保持的所述对应电压;
第3步骤,使用所述第1测定装置将所述读出的对应电压作为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的第1修正参数而存储在所述显示面板所使用的所述预定的存储单元中;
第4步骤,准备具有所述电路基板、并且所述电路基板所包括的各像素单元具有通过所述驱动元件的驱动电流而发光的发光元件的所述显示面板;
第5步骤,取得所述显示面板所包括的1个以上的像素单元所共用的代表电压-辉度特性;
第6步骤,对属于所述代表电压-辉度特性的中灰度等级域和高灰度等级域中的任一方的1个灰度等级所对应的信号电压加上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的所述第1修正参数而得到预定的信号电压;
第7步骤,将所述预定的信号电压施加于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所包括的驱动元件,使用第2测定装置测定从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发光的辉度;
第8步骤,求出第2修正参数,所述第2修正参数为使在所述第7步骤中测定出的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的辉度成为对所述代表电压-辉度特性输入了所述预定的信号电压时所得到的基准辉度的参数;以及
第9步骤,将求出的所述第2修正参数与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进行关联并存储在所述预定的存储单元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8步骤中,通过运算求出从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发出的光的辉度成为所述基准辉度时的电压,
所述第2修正参数是表示所述预定的信号电压与所述通过运算求出的电压之比的增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第2修正参数是表示以所述预定的信号电压使所述成为对象的像素单元发光时的辉度与所述基准辉度之比的增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电容器的第2电极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连接,
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各自还具有:
第1电源线,其用于确定所述驱动元件的漏电极的电位;
第2电源线,其与所述发光元件的第2电极连接;
第3电源线,其供给规定所述电容器的第1电极的电压值的第1基准电压;
数据线,其用于供给信号电压;
第1开关元件,其对所述电容器的第1电极与所述第3电源线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
第2开关元件,其一个端子与所述数据线连接,另一端子与所述电容器的第2电极连接,对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电容器的第2电极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以及
第3开关元件,其一个端子与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连接,另一端子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2电极连接,对所述驱动元件的源电极与所述第1电容器的第2电极的导通和非导通进行切换,
在所述第2步骤中,
通过使所述第1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而对所述电容器的第1电极施加所述第1基准电压,同时使所述第2开关元件为导通状态而从所述数据线施加比从所述第1基准电压减去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后得到的值低的第2基准电压,从而使所述电容器产生比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大的电位差,
通过经过到所述电容器的电位差达到所述驱动元件的阈值电压而所述驱动元件变为截止状态为止的时间,从而使与所述阈值电压对应的对应电压保持在所述电容器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所述第1电源线和所述第3电源线为共用的电源线。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在所述第1步骤中,代替所述电路基板而准备在所述第4步骤中使用的所述显示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296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型钢轧制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金刚石微粉分级机成品料水循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