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机油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20701385.1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2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高仕芳;赵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8 | 分类号: | F01P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机油 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的零部件,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中冷器,系现有技术的改进。适用于为高温、高负荷及高速运动的发动机润滑油提供冷却。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向着高速、经济、舒适及低污染化发展,以及国家能源政策的日益紧缩,为满足各类轻型客车、轻型越野车、轻型客货两用车、轻型载货汽车的燃油限制法规,要实现这些要求就要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重要零部件进行结构改进,以满足发动机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安装使用方便的发动机机油中冷器,以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低污染、低燃油耗汽油机等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一种发动机机油中冷器,包括:由下端盖与壳体和上端盖连接构成的中空腔体,与中空腔体连通的进水管和出水管,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上还固定连接或连为一体有一个U型限位卡(8),用于确定中冷器(或称冷却器)的安装位置。
所述发动机机油中冷器的其它组成、结构等,包括:进出油道及过油腔,中空腔体内置有的冷却芯片组的簧片,簧片之间有支撑架固定,进出油道及油腔内置有导油板,以及支撑架、搭子焊片、密封圈及密封圈挡板等,同现有技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油中冷器,通过U型限位卡确定中冷器在滤清器座上的安装位置,防止中冷器在安装过程旋转,可为高温、高负荷及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必要的润滑油冷却,有利于降低发动机的磨擦损失,减少拉缸几率,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及可靠性;
(2)结构简单,体积小、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容易制造,生产安装使用方便,主要应用于轻型越野车、轻型客车、轻型载货汽车及轻型客货两用车的配套动力中,能满足欧Ⅲ排放标准的低污染、低燃油耗汽油机等的需要,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端盖、2-壳体、3-上端盖、4-U型限位卡、5-出水管、6-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各附图。
一种发动机机油中冷器,包括:由下端盖1与壳体2和上端盖3连接构成的中空腔体,与中空腔体连通的进水管6和出水管5;所述壳体2上固定连接有一个U型限位卡8;
所述U型限位卡8的设置,用以保证中冷器在装配过程位置的唯一性,并且在中冷器拧紧的过程中不会转动;所述U型限位卡8的厚度为1.5毫米;
本实施例发动机机油中冷器的其它组成、结构等,包括:进出油道及过油腔,中空腔体内置有的冷却芯片组的簧片,簧片之间有支撑架固定,进出油道及油腔内置有导油板,以及支撑架、搭子焊片、密封圈及密封圈挡板等,同现有技术。
使用时,本实施例发动机机油中冷器通过U型限位卡(定位片)8确定本实施例中冷器在滤清器座上的安装位置,用旁通阀将本实施例中冷器安装在发动机机油滤清器座上,本实施例中冷器通过旁通阀与油滤清器座和发动机的主油道相连通,冷却水通过进、出水管将本实施例中冷器与发动机的水道连通。工作时,随着发动机转速的升高,其机油压力也不断升高,机油与冷却水通过冷却器循环、冷却,进入汽缸体。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排放性能达到EUR0Ⅲ法规,满足国家即将实施的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法(Ⅲ)》强制性标准,同时满足DB11/105-1998和DB11/044-1999北京地方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内容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所述良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13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区排水管道
- 下一篇:功能食品加工车间用水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