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20701380.9 | 申请日: | 201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8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吕高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燃机的部件,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系现有技术的改进。特别适用于气缸直径为95mm(94~96mm)或91mm(90~92mm),活塞行程为86mm(84~87mm)或95mm(94~96mm),采用自然吸气式、双顶置凸轮轴、直列、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终端用户对发动机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在不改变发动的基本配置的前提下,增加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已成为发动机行业内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开发一款新的汽车发动机周期需要数年,所以对现有发动机进行技术改进成为必然。现在市场保有量较大的4RB2/R系列发动机的性能逐渐步适应用户对高扭矩、高功率的需求,需要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对进气歧管的改进是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
同样大小的气缸容积,在相同的进气状态下若能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则可容许喷入更多的燃料,这样在同样的燃烧条件下发动机可以获得更多的有用功。增加发动机进气量,改善换气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充气系数,而且可以改善换气损失。这是在不改变发动机整体配置的前提下提高发动机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的有效途径。对于目前市场保有量较大的4RB2/R系列发动机,其进气歧管采用铝歧管,此进气歧管的气道采用等截面积气道,进气流速较低,导致进气量小进而限制发动机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改变进气歧管进气道形式,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的发动机进气歧管,从而实现不对发动机进行大调整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是: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4个进气道,其特征是:所述各进气道(4)的内径逐渐缩小,并且气道进气口(3)的径向截面积大于气道出气口(1)的径向截面积,即进气道4采用渐缩形式。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所述进气道(4)中,气道进气口(3)的径向截面积减气道出气口(1)的径向截面积的差可以为150mm2-250mm2。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中:所述进气道(4)的长度可以为350mm-45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特点和有益效果:
(1)采用本实用新型,将现有铝进气歧管的等面积进气道更改渐缩式进气道,本实用新型进气歧管进气道长度在350mm~450mm,气道截面积差为150mm2~250mm2的范围内特别有效;在不改动缸盖气道的前提下,通过渐缩气道方式,提高进气流速,增大进气量,实现了不改变发动机整体配置的前提下,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和扭矩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采用改变了进气歧管进气道的进气形式,有利于组织发动机进气,改善发动机燃烧,提高发动机充气效率;特别适用于气缸直径为95mm(94~96mm)或91mm(90~92mm),活塞行程为86mm(84~87mm)或95mm(94~96mm),采用自然吸气式、双顶置凸轮轴、直列、四冲程汽油发动机采用;
(3)结构简单,成本低,容易制造,生产安装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进气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气道出气口、2-稳压腔、3-气道进气口、4-进气道、5-进气歧管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参见各附图。
一种发动机进气歧管,包括:4个进气道4,各进气道4的内径逐渐缩小,并且气道进气口3的径向截面积大于气道出气口1的径向截面积;即进气道4采用渐缩形式;所述进气道4中,气道进气口3的径向截面积减气道出气口1的径向截面积的差为200mm2;所述进气道4的长度为400mm。
使用时,气道出气口1与发动机缸盖气道入口连接,连接方式为法兰盘5连接,其它同现有技术。
所述进气道4中,气道进气口3的径向截面积减气道出气口1的径向截面积的差也可以为150mm2-250mm2中任一点;所述进气道4的长度也可以为350mm-450mm中任一点。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内容所述均可实施并具有所述良好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7013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