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8314.2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67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柯浩;郝乐;陈琴苓;刘振兴;林敏;马艳平;孟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生植物 em 净化 养殖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渔业养殖系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均采用传统的设备型工厂化循环水养鱼系统,其投资额大、设备昂贵、运行能耗高,操作管理复杂、经济效益低,推广应用难。也有现代改进的养殖系统,在传统养鱼工厂的成套专用设备的基础上,减少了投资与能耗,适应于小型简单的养殖规模,但现有的养殖系统还存在以下的缺陷:不适用于大型规模化的鱼类生产养殖,动力设备较多、能耗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本系统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设置简单,流程简短,易于控制,净化效率高,成本低廉,减少了大型能耗设备的投入,是一种环境友好的高效生态循环水养鱼生产模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来实现:
一种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包括依次循环相连通的养鱼池、沉淀吸收池、菌草共生池和砂滤床,所述养鱼池和沉淀吸收池通过铺设于两池底的排水管连通,所述养鱼池内的水通过所述排水管流入所述沉淀吸收池,并经过沉淀后进入菌草共生池净化后流入砂滤床进行过滤,最后由水泵抽入养殖水。
所述养殖系统中的养鱼池和砂滤床之间还设有储水池,所述储水池储存多余的养殖水,并为所述养鱼池补充养殖水。
所述沉淀吸收池中种植浮水植物凤眼莲,覆盖率为50%~70%。
所述沉淀吸收池的池水深度为2米以上。
所述菌草共生池中每10天投放EM菌1~2 kg,并种植沉水植物伊乐藻和菹草。
所述菌草共生池的池水深度为1米至1.5米。
所述砂滤床中的滤料成分为:72%的SiO2、Al2O3的膨胀珍珠岩矿物质,砂滤床的厚度为60~120cm,过水面积为8平方米。
所述储水池的池水深度为12米以上。
所述储水池中养殖河蟹、青虾和要求水质较瘦的鱼类。
所述养殖池、沉淀吸收池、菌草共生池和储水池的池底面积比为50∶2∶1∶4~50∶2∶1∶8。
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相比现有技术来说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养殖系统采用了水生植物及菌类净化养殖尾水,提高了水处理效果,使得养殖尾水得以循环利用。本发明主要特征是在沉淀吸收池中种植浮水植物沉淀悬浮物同时去除水中溶解的营养物;菌草共生池投放EM菌并种植沉水植物,二次去除水中营养植物,并为水体加氧;后经砂滤床二次去除悬浮物净化水质;储水池可以用于净化水的二次分配,也可以用于养殖。本法明系统设置简单,流程简短,易于控制,净化效率高,成本低廉,利用水生植物及EM菌自身的代谢来进行净化水质,能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生产投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利用水生植物和EM菌净化养殖水的养殖系统的结构,它包括依次循环相连通的养鱼池、沉淀吸收池、菌草共生池和砂滤床,所述养鱼池和沉淀吸收池通过铺设于两池底的排水管连通,所述养鱼池内的水通过所述排水管流入所述沉淀吸收池,并经过沉淀后进入菌草共生池净化后流入砂滤床进行过滤,最后由水泵抽入养殖水。
其中生产养鱼池中的废水经沉淀吸收池、菌草共生池进行氮、磷等营养物去除,再经砂滤床去除悬浮物,得到净化的水注入储水池进行合理分配。
沉淀吸收池水较深,水深在2米以上,其中种植了大量的浮水植物凤眼莲,覆盖面积为50%~70%,吸收水体里的氮、磷的同时,也使浮游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死亡后和悬浮颗粒一起沉淀,集沉淀和净化于一身。该沉淀吸收池能够去除水中溶解的营养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未经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831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