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方便对信件分类的邮筒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7301.7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6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萍;李思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堰小学 |
主分类号: | A47G29/12 | 分类号: | A47G29/12;A47G29/12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84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便 信件 分类 邮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邮筒,本邮筒具有自动分信的功能,可大大提高邮政人员工作效率,属于邮政产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的通讯方式日益活跃,信件投递量急剧减少,但信件作为传统的邮政业务,在某些场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邮政营业场所,依然摆放着投信的邮筒,普通平信即可直接通过邮筒上的投递口进入邮筒内。虽然邮政业务发展很快,但邮筒结构基本没有改变,还是沿用以前的样式,在一个直立的邮筒上,只有一个投信口,市内、市外、国内和国外没有区分,统统投放在一起,在后面开箱时再由邮政工作人员按到达地方分选,既费力,又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对信件分类的邮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方便对信件分类的邮筒,包括邮筒外壳,在外壳上设有投信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邮筒外壳内设有若干竖向隔板,竖向隔板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独立的投递区,投信口的数量与投递区一一对应。
所述邮筒外壳为圆筒状,所有隔板在邮筒外壳中心线上结合在一起。
所述邮筒外壳内设有水平的圆形转盘,转盘可转动地安装在邮筒外壳底板上,所有的隔板安装在转盘上;在邮筒外壳靠近下端设有取信口,取信口上通过铰链与门活动连接,在门与邮筒外壳之间安装有锁。
所述转盘中心设有立柱,所有的隔板安装在立柱上,立柱上端活动支撑在邮筒外壳顶部。
所述隔板为三块,对应的投递区为三个,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信件到达方向,在每一个投信口上设有相应的标识。
本实用新型可针对不同的到达方向设置对应的投递区和投信口,省去了开邮筒后专门分选的问题,节约时间。取件方便,所有的信件转动转盘后均通过同一个取信口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其中,1-邮筒外壳;2-投信口;3-隔板;4-投递区;5-转盘;6-取信口;7-门;8-立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方便对信件分类的邮筒,包括邮筒外壳1,在外壳1上设有投信口2。所述邮筒外壳1内设有若干竖向隔板3,竖向隔板3将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若干独立的投递区4,投信口2的数量与投递区4一一对应。
所述邮筒外壳1为圆筒状,所有隔板3在邮筒外壳中心线上结合在一起。
所述邮筒外壳1内设有水平的圆形转盘5,转盘5可转动地安装在邮筒外壳底板上,所有的隔板3安装在转盘5上;在邮筒外壳1靠近下端设有取信口6,取信口6上通过铰链与门7活动连接,在门与邮筒外壳之间安装有锁。
所述转盘5中心设有立柱8,所有的隔板3安装在立柱8上,立柱上端活动支撑在邮筒外壳顶部。
所述隔板3为三块,对应的投递区4为三个,分别对应着不同的信件到达方向,在每一个投信口2上设有相应的标识,如市内,国内和航空等。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堰小学,未经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堰小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7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