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激光全息RFID标签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64225.4 | 申请日: | 2010-12-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7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 发明(设计)人: | 陶波;尹周平;张亚平;陈显才;吴光华;孙虎;林佳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朱仁玲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激光 全息 rfid 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RFID标签,特别涉及一种激光全息RFID标签。
背景技术
激光全息技术是一种立体照相技术,通过记录波的振幅和相位,能够完整的再现全部信息,被广泛应用于防伪等领域。激光全息防伪技术具有视觉可见、难以复制等优点,缺点是存储的信息有限,难以用于商品标识。
RFID技术具有较大的信息容量以及信息的远距离读取、加密传输等优点,不仅能够用于标识单个商品,还能够用于商品防伪,具有不可复制的优点。但RFID需要专门的阅读器来读取信息,这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结合激光全息技术和RFID技术的激光全息RFID标签,不仅能够实现商品的单品标识,有助于物流等应用,而且还具有激光全息和RFID的双重防伪功能。
传统的激光全息膜一般有3层,如附图1所示,依次为:透明塑料层101、成像层102和金属反射层103。在成像层上,通过激光雕刻方法,实现二维或三维的激光全息图。透明塑料层起到保护全息成像层的作用,而金属反射层则用于反射光使得全息图像可见。
RFID标签由两部分构成:芯片和天线,天线性能易受金属环境影响。当RFID标签与激光全息膜复合构成激光全息RFID标签时,由于激光全息膜金属反射层会对RFID标签天线的射频信号产生反射,使得RFID标签的 读写距离急剧缩小甚至完全无法读取。因此,解决激光全息膜金属反射层对RFID天线的影响问题,是实现激光全息RFID标签的关键。
美国专利文献US 2003/0179150A1描述了一种激光全息RFID标签,如附图2所示。该激光全息RFID标签从上到下依次为透明材料层202(包含全息图像层)、非金属反射层204、RFID天线金属层201、天线基板层206(PET等)、不干胶层206和离型纸层207,其中203为RFID芯片。由于该标签的全息反射层采用了非金属反射层,从而避免了金属对RFID标签天线的影响。但实际应用中发现,非金属反射层的反射效果较金属反射层要差,从而影响了全息膜的图像效果。
美国专利文献US 2009/0128332A1则描述了另一种激光全息RFID标签,如附图3所示。该标签由全息模块310和RFID模块320。其中,全息模块310由透明塑料层311和金属反射层312组成,RFID模块320由基板层321、芯片322和金属层323组成。金属反射层312设计成一定的形状作为RFID标签的天线辐射体,并与贴有RFID芯片的RFID模块320耦合,构成RFID标签。即全息膜的金属反射层本身作为RFID标签天线的一部分。这种标签的优点是可以使用金属反射层作为RFID标签的天线,但需要对全息膜的金属反射层的结构进行特殊设计。另外,全息膜金属反射层通常只有几十纳米厚度,远小于金属在射频频段的趋肤深度,从而影响其作为RFID标签天线的辐射效率。
中国专利文献201010210324.X提出了在激光全息金属反射层上开设二分之一波长缝隙的方法,缝隙长度方向与RFID标签长度方向垂直,通过调整RIFD标签芯片在缝隙长度方向的位置,实现缝隙辐射与RFID标签天线 辐射相互耦合,如附图4所示。该方法实现了具有金属反射层的全息膜420和RFID标签410的复合,其中全息膜420由全息模块421和缝隙422组成,RFID标签410由天线411、基板412和芯片413组成。然而,该方法中,对于915MHz的超高频RFID标签,二分之一波长缝隙相当于160mm长度,这就要求全息膜具有一定的尺寸,小尺寸的全息膜将很难满足要求。同时,由于金属反射层隙缝的深度远小于金属在射频频段的趋肤深度,其形成的缝隙辐射的效率也很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激光全息RFID标签,通过使用偶极子天线以及在该天线上贴附由相互绝缘的两部分组成的激光全息膜,从而实现RFID技术和激光全息技术的结合,该激光全息RFID标签可以用于超高频或微波频段。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激光全息RFID标签,包括激光全息膜和RFID标签,所述激光全息膜贴附在RFID标签上。
所述激光全息膜具有金属反射层,金属反射层分成对称的两部分,两部分之间留有一个缝隙或通过非磁性绝缘条隔开,使得该两部分相互绝缘。其中,该隙缝或非磁性绝缘材料条位于RFID标签的中轴线上。所述激光全息膜的大小、厚度以及金属反射层隙缝的大小不受RFID标签射频频段限制。
所述激光全息膜通过不干胶或其他胶水贴附在RFID标签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4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管线智能巡检的手持机
- 下一篇:具有抗强光功能的面部识别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