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轮车制动操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621320.6 | 申请日: | 2010-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822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冯思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L3/08 | 分类号: | B62L3/08;B62L3/02;B62L3/04 |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轮车 制动 操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三轮摩托车的制动操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三轮摩托车上的制动操控装置如图3、图4所示,由手制动支架1、脚制动踏板2、脚制动拉杆3、一级传动杆4、后拉杆5和后桥6构成,其中后桥6安装于车架的后部,该后桥6左、右两端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5的尾端连接,两根后拉杆5的前端分别与一级传动杆4的左、右两端连接,在一级传动杆4的左部安装手制动支架1,一级传动杆4的右部通过脚制动拉杆3与脚制动踏板2连接。上述结构采用手控手制动支架或者脚踩脚制动踏板均能带动一级传动杆转动,一级传动杆转动的同时,通过后拉杆拉动制动臂,以实现三轮车整车的刹车。由于手制动支架在一级传动杆上的着力点到左右后轮的距离是不等臂的,脚制动踏板在一级传动杆上的着力点到左右后轮的距离也是不等臂的,这样不管是采用手控制动还是脚踩制动,都会导致左右后轮的刹车力不平衡,在制动的时候容易出现方向跑偏、制动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在重载高速情况下尤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左右刹车力平衡的三轮车制动操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三轮车制动操控装置,包括手制动支架、脚制动踏板、脚制动拉杆、一级传动杆、后拉杆、后桥、二级传动杆和前拉杆,其中后桥安装于车架的后部,该后桥左、右两端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的尾端连接,两根后拉杆的前端分别与二级传动杆的左、右两端连接,该二级传动杆的中部与前拉杆的后部连接,前拉杆的前端与一级传动杆的中部连接,在所述一级传动杆的左端安装手制动支架,一级传动杆的右端通过脚制动拉杆与脚制动踏板连接。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当手控手制动支架或者脚踩脚制动踏板的时候,都能够带动一级传动杆转动,一级传动杆转动的同时,一级传动杆的中部通过前拉杆带动二级传动杆转动,二级传动杆通过左右两边的后拉杆拉动左右后轮上的制动臂,以实现三轮车整车的刹车。由于一级传动杆的中部通过前拉杆在二级传动杆上的着力点处于中间位置,到左右后轮的距离是等臂的,从而使得左右后轮上的刹车力变得平衡,制动时方向也不易跑偏。
所述二级传动杆平行于一级传动杆,二级传动杆与一级传动杆的长度比为1.75-2,并且一、二级传动杆的中心均在车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以上结构能够增强制动力,改善制动效果,特别是在重载情况下尤为明显。
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安装,并保障传动杆运转的灵活性及可靠性,所述一、二级传动杆的左部、中部偏右的位置以及右部均由衬管支承,该衬管焊接于车架上。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两级传动杆的方式能够平衡左右后轮上的刹车力,消除了方向跑偏、制动力不足等弊病,在不改变操控方式的前提下,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改造容易、改造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三轮车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背景技术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背景技术在三轮车上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手制动支架1、脚制动踏板2、脚制动拉杆3、一级传动杆4、后拉杆5、后桥6、车架7、二级传动杆8、前拉杆9和衬管10构成,其中后桥6位于车架7的后部,并通过板簧机构与车架7的后平框连接。后桥6和车架7均采用现有结构,在此不做赘述。所述后桥6的左右两端均安装有制动器,左右两边的制动器各配备一根后拉杆5。左、右两端制动器的制动臂分别与两根后拉杆5的尾端连接,两根后拉杆5的前端分别与二级传动杆8的左、右两端连接,二级传动杆8与后桥6的轴管相平行。
从图1、图2中可知,二级传动杆8的左部、中部偏右的位置以及右部均由衬管10支承,该衬管10焊接于车架7后平框的前部。所述二级传动杆8的中部与前拉杆9的后部连接,前拉杆9的前端与一级传动杆4的中部连接。所述一级传动杆4平行于二级传动杆8,一级传动杆4的左部、中部偏右的位置以及右部均由衬管10支承,该衬管10焊接于车架7后平框的前端。所述二级传动杆8与一级传动杆4的长度比为1.75-2,并且一、二级传动杆4、8的中心均在车架7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在所述一级传动杆4的左端安装手制动支架1,一级传动杆4的右端与脚制动拉杆3的后端连接,在脚制动拉杆3的前端安装脚制动踏板2连接。所述手制动支架1、脚制动踏板2的结构及装配方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手控手制动支架1或者脚踩脚制动踏板2的时候,都能够带动一级传动杆4转动,一级传动杆4转动的同时,一级传动杆4的中部通过前拉杆9带动二级传动杆8转动,二级传动杆8通过左右两边的后拉杆5拉动左右后轮上的制动臂,使制动器工作,以实现三轮车整车的刹车。当作用在手制动支架1或脚制动踏板2上的力消失后,在制动器内弹性机构以及手制动支架1、脚踩脚制动踏板2自带的弹簧作用下,各部件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213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