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平台搬运车的底盘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20613398.3 | 申请日: | 2010-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63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 发明(设计)人: | 陆昌年;黄世晔;游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B35/00 | 分类号: | B60B35/00;B60G21/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 平台 搬运车 底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平台搬运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电动平台搬运车的底盘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电动车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同时平台搬运车可以满足一些企业在搬运超大部件的需要,因此人们设计开发了15吨电动平台搬运车。现有的电动平台搬运车一般采用电机带动驱动桥驱动车辆行走,但是,这种结构的驱动桥可靠性不高。而驱动电桥是将电机、减速机构和驱动桥等部件集成在一起,驱动电桥具有高可靠性、免维护等优点。但是现有的驱动电桥并不是专门为电动平台搬运车设计的,因此存在安装问题;并且现有的驱动电桥能承受的最大载荷小于该搬运车的后桥载荷要求,所以驱动电桥还存在强度不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驱动电桥能承受的最大载荷过小,并且能将其直接安装在电动平台搬运车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平台搬运车的底盘系统。
具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电动平台搬运车的底盘系统包括车架、前桥机构、后桥机构、前轮和后轮。后桥机构为驱动桥,后轮为驱动轮。所述驱动桥为驱动电桥6,驱动电桥6通过框架式的固定支架5顶部与车架底面的连接安装在车架上;固定支架5两侧下部分别设有短轴;与前桥机构相邻侧的驱动电桥6上分别对应设有两只支座11,固定支架5两侧的短轴通过轴承连接着所述支座11;
在驱动电桥6两侧驱动轮3的外侧分别通过辅助轮支架1设有辅助轮2;
在驱动电桥6两侧驱动轮3内侧的驱动电桥上分别设有扇形板9,每块扇形板9的一端为悬臂,且向车架后部延伸;每块扇形板9的悬臂上依次连接着减震器4的一端和螺旋弹簧8的一端,减震器4的另一端和螺旋弹簧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车架的底部;每块扇形板9的悬臂的端部位于U形的限位杆7内,所述限位杆7的上端连接着车架的底部。
所述辅助轮轴心线高于驱动轮轴心线,二者之间的偏心距为8-12mm。
所述辅助轮支架1与车架的底部之间设有调整板12。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具有以下方面的优点:
(1)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桥与传统的电机驱动相比,具有高可靠性、免维护等优点。
(2) 由于在驱动电桥机构中增加了辅助轮,可以有效防止驱动电桥过载,并大幅提高了电动平台搬运车的承载能力。
(3) 由于在驱动电桥机构中添加了调整板,因此可以有效的减小制造误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驱动轮机构侧视图。
图3为辅助轮与驱动轮轴心线偏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电动平台搬运车的底盘系统包括车架10、前桥机构、后桥机构、前轮和后轮。后桥机构为驱动电桥6,后轮为驱动轮3,驱动电桥6通过框架式的固定支架5顶部与车架底面的连接安装在车架10底部;固定支架5两侧下部分别固定安装有短轴;与前桥机构相邻侧的驱动电桥6上分别对应安装有两只支座11,固定支架5两侧的短轴通过轴承连接着支座11,见图2。
在驱动电桥6两侧驱动轮3的外侧分别通过辅助轮支架1设有辅助轮2,辅助轮2的轴心线高于驱动轮3的轴心线,二者之间的偏心距e为10mm,见图3。辅助轮支架1与车架10的底部之间设有调整板12。调整板12是用来调节制造误差,确保在空载状态下,驱动轮3中心和辅助轮2中心的偏差为8-12mm。
参见图2,在驱动电桥6两侧驱动轮3内侧的驱动电桥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扇形板9,每块扇形板9的一端为悬臂,且向车架后部延伸;每块扇形板9的悬臂上依次连接着减震器4的一端和螺旋弹簧8的一端,减震器4的另一端和螺旋弹簧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车架的底部;每块扇形板9的悬臂端部位于U形的限位杆7内,限位杆7的上端连接着车架的底部;限位杆7的作用在于防止驱动轮3往下转动距离过大。
当驱动轮3承受载荷时,扇形板9的悬臂端部会向上转动,这时辅助轮2离地间隙就会变小。当载荷加到一定重量时,辅助轮2完全落地,此时驱动轮3承受的载荷就达到上限,不会再增加,这样就有效的保护了驱动电桥6不会因过载而损坏。
在搬运车空载状态下,辅助轮2悬空,离地间隙为10mm。当搬运车载货时,随着载货重量的增加,辅助轮2离地间隙慢慢变小,并最终完全落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133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转向内视镜手术器械
- 下一篇:一种保护笔尖的笔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