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99901.4 | 申请日: | 2010-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1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马振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振青 |
| 主分类号: | F02G5/02 | 分类号: | F02G5/02;F28D1/06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沈国安 |
| 地址: | 214445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尾气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不可再生的石油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和环境污染的不断扩大,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然而,应用及其广泛的发动机等内燃机在使用过程中,能源利用率较低,仅为30%左右,同时,高温尾气带走的热量占到发送机燃料所产生热量的30%~45%,发动机尾气的温度最高可达600℃~700℃,常规的发动机直接将高温尾气排放入大气中,浪费了大量的能量,提高了环境温度,也不利于节能环保。而目前常用的排气消音器没有利用上述余热的功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发动机尾气余热并且同时能起到消音及吸收震动的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壳体,所述壳体前后两端开口处封堵有前封板和后封板,所述壳体、前封板和后封板构成一容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前隔板和后隔板,将由壳体、前封板和后封板构成的容器依次分隔成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和第三区域C三个区域,所述前隔板和前封板之间设置有中隔板,将第一区域A区域分隔成左区域A1和右区域A2两个区域,所述前隔板和后隔板之间穿接有若干烟管,且所述烟管一端位于第一区域A内,另一端位于第三区域C内,所述前封板上穿接有一进气管,且该进气管的进气口与左区域A1相通,所述后封板上穿接有一排气管,该排气管穿过前隔板和后隔板,且排气管的出气口与右区域A2相通,所述壳体上连接有若干热交换管,且上述热交换管与壳体的连接口与第二区域B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装置能有效消音吸震,并对高温尾气进行换热操作,并且将高温尾气两次流经B区域的烟管进行换热操作,进一步提高了高温尾气与导热工质的换热效率,更具节能环保效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去除外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侧视图。
其中:
壳体1、后封板2、后隔板3、排气管4、烟管5、热交换管6、前隔板7、前封板8、中隔板9、进气管10、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第三区域C、左区域A1、右区域A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尾气余热利用装置,所述装置包含有壳体1,所述壳体1前后两端开口处封堵有前封板8和后封板2,所述壳体1、前封板8和后封板2构成一容器,所述壳体1内设置有前隔板7和后隔板3,将由壳体1、前封板8和后封板2构成的容器依次分隔成第一区域A、第二区域B和第三区域C三个区域,所述前隔板7和前封板8之间设置有中隔板9,将第一区域A区域分隔成左区域A1和右区域A2两个区域,所述前隔板7和后隔板3之间穿接有若干烟管5,且所述烟管5一端位于第一区域A内,另一端位于第三区域C内,所述前封板8上穿接有一进气管10,且该进气管10的进气口与左区域A1相通,所述后封板2上穿接有一排气管4,该排气管4穿过前隔板7和后隔板3,且排气管4的出气口与右区域A2相通,所述壳体1上连接有若干热交换管6,且上述热交换管6与壳体1的连接口与第二区域B相通。
工作前:将导热工质注入第二区域B内,热交换管6与外部换热器相连;
工作时:高温尾气由进气管10导入左区域A1内,随后经烟管5进入第三区域C内,在烟管5内流经第二区域B时,高温尾气与导热工质完成第一次换热;然后尾气由第三区域C经烟管5进入右区域A2,并在流经第二区域B时,再次与导热工质完成二次换热;最后,尾气由排气管4导出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振青,未经马振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999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变形的蜂窝板门体
- 下一篇:一种救生舱用供电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