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器电磁阀主体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84154.7 | 申请日: | 2010-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83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钱竹欣;敖秋平;朱卓敏;夏细华;于勤;邬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博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33206 | 代理人: | 张允姿 |
地址: | 312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度 集成化 汽车 辅助 制动器 电磁阀 主体 结构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一种汽车辅助制动器上用的电磁阀主体,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器电磁阀主体结构。
二、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特别在货车中,应用进、排气制动技术已日渐成熟并呈流行趋势,而作为进、排气制动技术中的功能性部件电磁阀,由于安装在汽车底部的大梁上,始终处在日晒雨淋、颠簸震动和灰尘泥浆飞溅的恶劣环境中,因此,其强度、抗震、密封性能直接决定了它的工作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根据我们最近多年的实践观察,发现目前国内同类电磁阀,都存在结构松散、零件繁杂,致使连接强度低、稳定性差、内外泄漏频繁,故障不断的弊病和隐患。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缺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处在汽车底部如此恶劣环境下的辅助制动器用的电磁阀,从它的主体结构、制造工艺、材质上予以改进,直接、有效地提高它的强度、密封性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 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车中结构紧凑、抗震性能强、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用电磁阀主体结构,它包括由塑制壳体、隔磁管、电磁线圈、线圈骨架、磁轭、金属插片、电子器件组成的线圈组件,由金属壳体、外罩、静铁芯、垫片组成的静铁芯组件和由动铁芯、弹性体、压簧组成的动铁芯组件组合而成;动铁芯组件和静铁芯组件位于线圈组件中央,动铁芯组件在静铁芯组件上方。其特征是线圈组件和静铁芯组件经多次注塑和铆接制造在一起:由塑制壳体将电磁线圈、线圈骨架、磁轭、金属插片、隔磁管、电子器件浇注为一体。线圈组件的塑制壳体上部为三通,下部与电磁线圈、线圈骨架、磁轭、金属插片、电子器件浇注为一体,具有统一的无缝连体工作腔;塑制壳体旁侧的金属插片周围留有较大空隙,形成电气插头;动铁芯组件的动铁芯为中空六棱柱体,中心置有“哑铃”状弹性体;下方静铁芯组件的静铁芯下端用铆接与垫片,金属壳体、外壳体相连。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用电磁阀主体结构,故适应日晒雨淋、泥浆飞溅的恶劣环境中,更由于制造中采用多次注塑工艺,因此注塑的工程塑料不仅起到联结各零件的黏合作用同时也达到消灭空隙的填充效果,致使电磁阀主体结构高度集成,避免了气隙波动和泄漏现象,稳定了磁场强度和减少了压力损耗;由于把金属插片浇注在塑制壳体边侧形成无外引线的固定插头,杜绝了引出线易折断、插头易松动的现象,具有抗震、防潮、防尘的效果;由于在动铁芯组件的动铁芯中心配置了“哑铃”状的弹性体,扩大了密封比压的宽裕度,显著提高 了电磁阀工作和非工作中的密封性能。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用电磁阀主体结构示意总图。
图中:1、线圈组件;2、静铁芯组件;3、动铁芯组件。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用电磁阀主体结构的线圈组件1示意图。
图中:1.1塑制壳体;1.2隔磁管;1.3电磁线圈;1.4线圈骨架;1.5磁轭;1.6金属插片;1.7电子器件。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用电磁阀主体结构的静铁芯组件2示意图。
图中:2.1金属壳体;2.2静铁芯;2.3垫片;2.4塑料外罩。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用电磁阀主体结构的动铁芯组件3示意图。
图中:3.1动铁芯;3.2弹性体;3.3压簧。
图5为图4的A向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高度集成化的汽车辅助制动器电磁阀主体结构的实施过程作进一步说明:
(一)制造过程:制造过程有组件集成和总装配过程组成。
(1).组件集成:首先将加工好隔磁管1.2,作为嵌装件注塑成线圈骨架1.4,然后在线圈骨架1.4上绕上电磁线圈1.3,并焊上金属插片1.6,电气器件1.7和磁轭1.5,再次注塑成线圈组件1。然后把金属壳体2.1、静铁芯2.2、垫片2.3、塑料外罩2.4等零配件铆接为静铁芯组件2。
(2).总装配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博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博力机电制造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841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烟草秸秆人造板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水动力增氧气泡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