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78411.6 | 申请日: | 2010-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元章 |
| 主分类号: | F02M15/04 | 分类号: | F02M1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4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油 发动机 节油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节油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使得汽车节能技术的研发经成为世人瞩目的热点,但是,在节能浪潮的推动下,涌现出来的大量汽车节能技术,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了节能技术的顺利推广应用,这些缺陷大体可以归为:1、虽然节能效果显著,但是因为实现成本太高,使得除去节能成本后的节能净效益不明显,甚至微呼其微、出现负效益;2、不能在现有汽车上实现,节能技术不能在现有汽车上实现,这样的节能技术的实现意谓着需要大量废弃远远不到使用年限的现有汽车,新生产的汽车需要耗用大量能源,废弃的现有汽车的回收也必然耗用大量能源和造成不必要的环境污染。3、节能效益本身就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节油效果显著,实现成本低,在出厂后的现有发动机上也能使用的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汽油发动机节油装置是汽油发动机化油器上配装电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电热元件可以为现有的任何电热元件,如:电热合金,电热材料,微波加热装置,电磁感应热装置,电加热管,电热线,电热板,电热带,电热缆,电热盘,电热偶,电加热圈,电热棒,电伴热带,电加热芯,云母发热片,陶瓷发热片,钨钼制品,硅碳棒,钼粉,钨条,电热丝,网带,等电热元件品种。通过汽油发动机化油器加配电加热装置,能使化油器内的汽油升温到一定值,使其物理性能状态改变,改善雾化性能,提高汽油分子活性,燃烧更完全,达到降低油耗和减排的效果,实验证明:使用该技术能够显著降低油耗。该装置不但能够加装在出厂后的汽油机上,而且还能设计在新车上。具有节油效果显著,实现成本低,在出厂后的的现有汽车摩托车上也能使用,减排效果优异的优点。
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上。
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上或者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口处。
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温控加热装置。
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配装的是手动设定温度的自动温控加热装置。
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或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与之相联的热敏电阻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或者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与之相连的温控器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一个电热元件和与之相连的感温器件、控制器及用于连接电源的必要线路。
作为优化,所述电热元件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上。
作为优化,所述电热元件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口处的密封圈凹槽内的电热丝或者内装电热丝的密封圈,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面之间的内装电热丝或者电热片的密封垫;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与浮子室上体对接面之间的位于两层密封垫之间的电热片;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内的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或者是配装在汽油发动机化油器浮子室油底壳外的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
作为优化,浮子室油底壳密封垫凹槽制有向外联通的通孔或者通槽,位于浮子室油底壳与上体对接口处的密封垫凹槽内的电热丝或者密封圈内的电热丝通过所述通孔或者通槽向外引出,或者连接电热丝的导线通过所述通孔或者通槽向外引出;浮子室油底壳制有向外联通的通孔,浮子室油底壳内的所述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通过所述通孔封闭引出,或者所述电热片或者电热丝或者电热套的导线通过所述通孔封闭引出。
作为优化,所述浮子室油底壳内或者外还配装有与电热元件相联的热电偶;或者所述浮子室油底壳内或者外还配装有感温器件,感温器件通过控制器连接电热元件。
本发明人在150摩托车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经测试加热后化油器浮子箱油底壳温度比环境温度高20-25度。经同等条件对比试验,证明:在秋天同样行驶50.5公里,不加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耗油1.16升,加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耗油仅0.81升。前后对比节油28%,并且,节油的同时,基本不影响动力性能(动力性能不无明显变化)。又一次50.5公里行驶试验(冬天),不加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耗油1.2升,加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耗油仅0.9升。还有一次,怠速运行60分钟试验,不加本实用新型装置时耗油60毫升,加装本实用新型电加热装置后耗油仅54毫升。证明,负载运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节油效果更显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元章,未经李元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841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洗碗机
- 下一篇:双环结构复合型气缸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