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控车辆的无线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72121.0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3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蒋银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滨电子装置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吕静姝 |
地址: | 20024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无线 标定 监视 故障诊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控车辆的系统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过无线短距离的方式,对电控车辆进行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控车辆开发的系统测试阶段,需要对车辆电子控制单元的控制算法进行验证、对控制参数进行设定也就是说对实车的监视和标定,此外,还需要对实车进行故障诊断。系统测试的一股的开发手法是在测试台架上,模拟与实车相同的环境,对实车进行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但是在没有测试台架的情况下,或者在测试台架下不能对复杂的路面状况和环境进行模拟的情况下,需要工程师携带笔记本电脑跟随试验车辆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参数设定,这使得工程师的操作极不方便。尤其是针对两轮电控车辆,或者是针对复杂的路面情况,实车的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就变得更加困难。在专利文献1(CN200610129926.6)中公开了,利用互联网实现监控中心对试验车辆的监控标定及故障诊断的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车辆在道路试验中的问题。但是,该系统构造复杂,成本也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无线短距离的方式,对电控车辆进行无线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的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简单的装置,使得工程师可以在车辆外的固定地点对短距离行驶中的实验车辆进行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控车辆的无线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装置,其包括PC机、车辆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串行通信转换单元、第1无线传输单元、与第1无线传输单元进行通信的第2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1无线传输单元通过所述串行通信转换单元与所述PC机连接,所述第2无线传输单元与所述车辆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提供了一种用于电控车辆的无线标定、监视及故障诊断装置,其包括PC机、车辆电子控制单元,还包括:第1无线传输单元、与第1无线传输单元进行通信的第2无线传输单元,所述第1无线传输单元与所述PC机连接,所述第2无线传输单元与所述车辆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整体构成框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形态的装置的整体构成框图。
图3是表示无线传输单元的内部构成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1-图3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形态的装置的整体构成框图。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包括:PC机1、车辆电子控制单元2、串行通信转换单元3、第1无线传输单元4、与第1无线传输单元4进行通信的第2无线传输单元5。第1无线传输单元4通过串行通信转换单元3与PC机1连接,第2无线传输单元5与车辆电子控制单元2连接。
这里的PC机1特指没有RS232串行通信接口的PC机,其向第1无线传输单元4发送并从第1无线传输单元4接收数据、地址等信息。
车辆电子控制单元2又称ECU,是车辆的专用微机控制器,其向第2无线传输单元5发送并从第2无线传输单元5接收数据、地址等信息。
串行通信转换单元3用于PC机1与第1无线传输单元4之间的硬件接口的转接,和对在PC机1与第1无线传输单元4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格式转换。其可以是USB转串口线或者PCMCIA转串口卡,USB转串口线具有USB接口和RS232串行通信接口,PCMCIA转串口卡具有PCMCIA卡和RS232串行通信接口。串行通信转换单元3即USB转串口线的USB接口与PC机1的USB接口连接,或者串行通信转换单元3即PCMCIA转串口卡的PCMCIA卡插入到PC机的PCMCIA卡槽中。
第1无线传输单元4与第2无线传输单元5具有相同的结构,第1无线传输单元4与第2无线传输单元5通过无线的方式进行通信。第1无线传输单元4包括:微控制单元6、分别与微控制单元6连接的第1电压转换电路8和第2电压转换电路10、与第1电压转换电路8连接的无线单元9。第1无线传输单元4的微控制单元6通过第2电压转换电路10与串行通信转换单元3连接,第2无线传输单元的微控制单元6通过第2电压转换电路10与车辆电子控制单元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滨电子装置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京滨电子装置研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2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