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0349.6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19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赵静;赵烤蕊;陈勇;罗大国;陈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0/02 | 分类号: | B60K20/0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换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挡拨叉,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换挡拨叉是变速器内的重要构件之一,工作时,换挡拨叉是以叉轴为支点的悬臂梁,传统的拨叉和叉轴一般都用合金钢制锻造,其重量较大,性能较差。
根据上述的这一情况,目前的拨叉和叉轴大多数通过对板材的冷压成型制作而成,因为板材制造的成本低,导致通过板材制造拨叉和叉轴的成型件得到广泛的运用,在拨叉和叉轴成型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两者固连,由于拨叉厚度较薄,拨叉和叉轴焊接后叉爪容易变形;为了避免拨叉在与叉轴焊接后叉爪变形,逐渐增加拨叉的板后,而增加板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变速器的整体重量,重量大势必需要更大的动力,这样不仅在换挡时用户操作有所不便,同时也会加大机动车油的损耗,从而造成浪费;而且拨叉焊接在叉轴的相对位置安装在定位时较为困难,会浪费很多的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不易变形、定位准确、方便安装的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包括拨叉和叉轴,所述的拨叉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一体成型的两个相隔且对称设置的叉爪,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叉轴侧部上开有凹槽,所述拨叉的连接部具有安装槽,上述拨叉的连接部能通过其上的安装槽卡接在上述的凹槽上。
本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主要由拨叉和叉轴,拨叉和叉轴用过卡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方便拨叉安装在叉轴上,使拔叉安装在叉轴上定位准确、强度大。
在上述的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叉轴呈条状。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节省叉轴的安装空间。
在上述的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拨叉与叉轴的卡接处焊接连接。进一步提高拔叉与叉轴连接处的机械强度。
在上述的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中,所述的拨叉和叉轴分别通过板材冲压制作而成。使拨叉和叉轴在变速器中,占用的空间更小、有利于变速器的小型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在叉轴侧部上开有凹槽,拨叉的连接部具有安装槽,拨叉的连接部能通过安装槽卡接在凹槽上,方便拨叉安装在叉轴上,使拔叉安装在叉轴上定位准确、强度大,拨叉和叉轴分别通过板材制成,使拨叉和叉轴在变速器内占用空间小,有利于变速器的小型化,拨叉与叉轴的连接处焊接连接,两者的连接处远离拨叉的叉爪位置,使叉爪不易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的叉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的拨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拨叉;1a、连接部;1b、叉爪;1c安装槽;2、叉轴;2a、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常会根据路况不同而进行换挡操作,汽车换挡是通过变速器来完成的,变速器上的换挡通过同步器、换挡拨叉及换挡机构来实现。变速器总成装配时换挡机构拨动拨叉指,换挡拨叉叉爪拨动同步器齿套,使之与齿轮接合齿接合而实现变速器换挡功能。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汽车换挡拨叉和叉轴的连接结构,主要由拨叉1和叉轴2组成,拨叉1和叉轴2分别用板材材料制作而成,拨叉1具有连接部1a和与连接部1a一体成型的两个相隔且对称设置的叉爪1b,拨叉1的连接部1a具有安装槽1c,叉轴2呈条状,在叉轴2侧部上开有凹槽2a,拨叉1的连接部1a能通过其上的安装槽1c卡接在叉轴2的凹槽2a上。为了提高拨叉1和叉轴2的连接处的机械强度,在拨叉1与叉轴2的卡接处焊接固连。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03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冰箱
- 下一篇:一种磁射流光整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