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20555175.6 | 申请日: | 2010-09-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9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年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年山 |
| 主分类号: | B60G15/12 | 分类号: | B60G15/12;F16F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3000 安徽省蚌埠***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空气 悬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悬架装置。
[背景技术]
悬架是汽车的车架与车桥或车轮之间的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总称,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扭,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并衰减由此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悬架装置是汽车中的一个重要总成,它把车架与车轮弹性地联系起来,影响到汽车的多种使用性能。现有的单囊式空气悬架装置,结构复杂、功能单一,难以保障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不能满足现代汽车技术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舒适性和安全性较好的汽车空气悬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空气悬架装置,包括筒式减震器和空气室,筒式减震器包括外壳和活塞杆,空气室包括空气室壳体,空气室壳体的下端固装在筒式减震器外壳的上端,活塞杆穿过空气室壳体,还包括上室进排气接口、上室气压传感器、下室进排气接口和下室气压传感器;空气室还包括空气室隔膜,空气室隔膜固装在活塞杆的中部,隔膜的边缘与空气室壳体的内壁连接,将空气室分隔为上室和下室;上室和下室之间相互气密,上室进排气接口和上室气压传感器的气道分别与上室相通;下室进排气接口和下室气压传感器的气道分别与下室相通。
以上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装置,空气室壳体包括缸筒、上盖和下盖,上盖、下盖与缸筒之间连接,活塞杆穿过上盖与下盖,并与上盖、下盖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
以上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装置,缸筒内壁中部开有环形凹槽,空气室隔膜的边缘凸起,嵌入缸筒壁的环形凹槽内;在环形凹槽的下侧沿缸筒壁的周边焊有加固座,加固座与侧壁垂直,螺栓穿过隔膜边缘与加固座螺接。
以上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装置,空气室壳体包括上盖和下盖,空气室隔膜的边缘置于上盖与下盖的沿口之间,通过螺栓将上盖沿口、隔膜和下盖沿口连接。
以上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装置,上盖与下盖为碗形盖。
以上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装置,隔膜所用材质为弹性橡胶。
以上所述的汽车空气悬架装置,包括组合式电磁阀,组合式电磁阀分别与上室进排气接口和下室进排气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装置结构简单,与压缩空气系统和ECU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活塞杆,3-缸筒,4-上盖,402-上盖密封圈,5-下盖,502-下盖密封圈,6-隔膜,7-凹槽,8-加固座,9-螺栓,10-尼龙封口,12-螺母,13-上室进排气接口,14-上室气压传感器,15-下室气压传感器,16-下室进排气接口,17-垫片,18-螺栓,19-环形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汽车空气悬架装置实施例1中,汽车空气悬架装置由筒式减震器和位于筒式减震器上方的空气室组成。筒式减震器包括外壳1、活塞杆2,空气室包括由缸筒3、上盖4和下盖5组成的空气室壳体和空气室隔膜6。空气室壳体的下盖5通过螺纹固装在筒式减震器外壳1的上端,活塞杆2穿过空气室壳体的上盖4和下盖5。空气室隔膜6用螺母12和垫片17固装在活塞杆2的中部,缸筒3内壁中部开有环形凹槽7,空气室隔膜的边缘凸起,嵌入缸筒3内壁的环形凹槽7内,在环形凹槽7的下侧沿缸筒3内壁的周边焊有加固座8,加固座与侧壁垂直,螺栓9穿过隔膜6的边缘与加固座8螺接,以防止隔膜6边缘与缸筒3内壁脱离连接。空气室隔膜6将空气室分隔为上室A和下室B,上室A和下室B相互气密。隔膜6为具有弹性的橡胶隔膜。
上盖和下盖为碗状盖,上盖4、下盖5与缸筒3之间通过铆接连接,活塞杆2与上盖4、下盖5之间通过密封圈402、502密封。空气室的上室A和下室B各自形成独立的气密的气室。上盖4与活塞杆2连接处装有尼龙封口10,密封圈402装在尼龙封口10中间。
在位于空气室的上室A的缸筒3的侧壁上装有上室进排气接口13和上室气压传感器14,上室进排气接口13和上室气压传感器14的气道分别与上室A相通;在位于空气室的下室B的缸筒3的侧壁上装有下室进排气接口16和下室气压传感器15,下室进排气接口16和下室气压传感器15的气道分别与下室B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年山,未经周年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51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