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轴支架的新式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47514.6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4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35/12 | 分类号: | B60B35/12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支架 新式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通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轴支架的新式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驱动轴都为左等速节驱动轴、右等速节驱动轴以及中间轴三根轴组成。对于发动机横置整车,因右驱动轴较左驱动轴长,有加速跑偏以及右驱动轴易共振异响问题,为此右驱动轴通过增加固定在发动机缸体的中间支撑支架来消除上述问题,同时,整车后悬置支架一般固定在发动机缸体或变速箱壳体上,与右轴驱动轴中间支撑支架分开布置,这种布置形式有如下缺点:首先,对于动力总成体积较大的车型,中间支撑支架与悬置支架分别布置,占用空间比较大,导致发动机舱其他部件布置困难或布置不下;其次,目前带中间支撑的右驱动轴,中间支撑支架与驱动轴集成,支撑支架底座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驱动轴拆卸时,由于中间支撑支架固定螺栓的操作空间小,不便于驱动轴拆卸维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理利用发动机舱内空间的驱动轴支架连接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轴支架的新式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支架,支撑支架包括支撑体,支撑体上分别固接有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的第一支座与发动机缸体固接,第二支座呈悬臂状且前端由悬置软垫总成连接到副车架上,支撑体上设有供驱动轴轴杆穿过的通孔,通孔内设有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首先,有效利用了发动机舱内的布置空间。由于将中间支撑支架和悬置支架合为一体,也就是将安装在发动机上部的悬置装配到下面,上部空间大大增加,方便了其他件的布置;其次,右驱动轴拆卸更为方便,可维修性更好。当右驱动轴需要拆卸时,只需将轴承座从支撑支架上拆下即可,操作空间更大,便于拆卸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支架示意图;
图3为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轴承座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驱动轴支架的新式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支架10,支撑支架10包括支撑体11,所述支撑体11上分别固接有第一支座12和第二支座13,第一支座12与发动机缸体固接,第二支座13呈悬臂状且前端由悬置软垫总成30连接到副车架上,支撑体11上设有供驱动轴轴杆穿过的通孔112,所述通孔112内设有轴承40。
进一步的,为便于装配,第一支座12上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缸体的安装孔121,第二支座13上则设有安装孔132用于同悬置软垫总成30的内管连接。
第一支座12和第二支座13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有多种,本实用新型所选的最优方案为:第一支座12和第二支座13相互垂直或接近垂直,安装孔121和安装孔132的两端面均平行于通孔112的轴线。
第二支座13的上下两面均布置有加强筋133,加强筋133之间形成凹部131,安装孔132设置于凹部131内,支撑体11向第一支座12方向顺延有加强筋122,布置加强筋的作用在于增加第一支座12和第二支座13本身的强度,从而提高了支座的抗弯能力,同时由于两两位于同一面上的加强筋133自然形成了凹部131,给处于凹部131内的安装孔132处的螺栓装配留下了空间,由于螺栓的螺帽与其所对应的加强筋133的斜面处大致位于一个平面上,减小了螺栓的所占空间。
进一步的,加强筋122的板面与支撑体11的端面平行,此处的加强筋122整体呈条板状,第一支座12和加强筋122间设有连接两者的加强肋123,加强肋123垂直于支撑体11的端面。加强肋123提供了支撑体11在轴向方向上的抗弯矩能力。
进一步的,为达到右驱动轴拆卸更为方便,可维修性更好的目的,轴承40安装在轴承座20内,所述的轴承座20包括法兰21和沿法兰21一侧端面向通孔112内部顺延的柱状凸起22,法兰21上轴向设有安装孔211,支撑体11一侧端面上对应设置有安装孔111,两者螺栓连接。在拆卸驱动轴时,把工具从车轮轮箍端插入,将轴承座20从支撑支架10上拆下即可,操作空间更大,从而使拆卸驱动轴更为方便,大大降低了维修成本。
设置柱状凸起22的目的一方面为了减小轴承座20在轴向方向上的所占空间和其悬臂长度,另一方面则为了使其在装配时对中后使轴承座20更易装配,为此,可使柱状凸起22的外径与通孔112的直径吻合。
进一步的,轴承座20内部设有阶梯孔23,所述阶梯孔23的大孔径端在靠近端口部位设有密封槽231,密封槽231至阶梯孔的孔肩的轴向长度与轴承40的轴向长度吻合。
综上可知,轴承座20的设计不但解决了悬臂梁本身的弯矩问题,同时右驱动轴转动带动轴承40转动时,由于右驱动轴所产生的力在轴承40的转动中均匀的传递到了柱状凸起22上,再由柱状凸起22传递到支撑体11上,在此过程中力不断的均匀分散到整个连接结构中,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在运行时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使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7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